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长期神经衰弱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5-1758477次浏览

长期神经衰弱属于一种神经症,当长期神经衰弱的时候,患者们也不要太过于着急和紧张,以免自己的病情加重。这时候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乐观开朗一些,还要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节,最后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对长期神经性衰弱的调理和治疗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长期神经衰弱会导致患者们出现失眠、容易疲劳、健忘等症状,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一定要及时、积极的进行治疗。那么,长期神经衰弱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1、调整心态:长期神经衰弱的患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患者们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遇到的挫折都要积极的去面对。不要总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整天处于一个悲观的状态,这样容易导致自己睡眠质量变差。如果工作的压力比较大,也要积极的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多出去散散心,多跟家人、朋友交流交流,让自己处于一个乐观的心态,这样对于长期神经衰弱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2、调节饮食:长期神经衰弱的患者,需要对自己的饮食也做出调节。患者们要多吃一些补脑的食物,要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对于一些辛辣的容易导致自己兴奋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对于晚餐,不要吃的太多或者太少,太少了就由于饥饿到时睡不着的情况更加严重,吃多了会加重自己肠胃的负担也会导致睡不着。在晚上睡觉之前也不要喝太过的水,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入睡,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睡眠,改善自己长期神经衰弱的症状。
  3、劳逸结合:长期神经衰弱的患者,还需要注重劳逸结合。患者们要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打太极、跳广场舞、打乒乓球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大脑过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让患者得到彻底的放松。在运动过后也要适当的休息,这样劳逸结合,对于长期神经衰弱的调理和治疗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相关推荐

02:49
神经衰弱怎么引起的
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较多,普遍认为精神因素为主因。目前治疗神经衰弱的西药主要以抗焦虑、抗抑郁为主,但疗效不理想,且患者用药后常有口干、胃不适、头昏等副作用。因此可以服用一些养心安神的中成药,如枣椹安神口服液。神经衰弱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日常生活中,可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旅游疗养,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摆脱烦恼处境、改善紧张状态、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神经衰弱的症状。
03:22
神经衰弱吃什么药
神经衰弱可以选择吃中成药和一些西药进行治疗。神经衰弱在中医上没有完全对应的名称,从症状上看与中医的不寐、郁症、气血两虚相似。治疗神经衰弱应重在调理脏腑阴阳,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补血理气、安神滋补。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的枣椹安神口服液是一个兼顾心肝脾肾、整体调理神经衰弱的中成药,应用于神经衰弱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神经衰弱的西医治疗常使用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和神经阻断剂等药。但是西药治疗神经衰弱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并非最安全有效的疗法。
02:26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神经衰弱是在长期紧张和压力下,容易出现精神易兴奋,如易激动、烦躁、易怒,还可能存在紧张不安、担心多虑、愁眉苦脸等症状;脑力易疲乏,如经常感到疲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等;生理功能紊乱,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睡眠浅,醒后不易再入睡等。若患者出现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枣椹安神口服液。当患者病情稳定和好转后,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时也要规律作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避免疲劳,防止压力过大。
神经衰弱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神经衰弱的饮食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1、不要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刺激性大的食物包括辣椒、花椒、生姜等,而且咖啡、酒、茶等也属于刺激性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使神经更加兴奋,对神经衰弱的恢复没有任何帮助;2、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香肠、熏肉等,这些食物不好消化,神经衰弱的患者进食后可能会引发失眠;3、不要吃胀气类的食物。胀气类的食物包括红薯、萝卜、豆制品等,胀气类的食物会导致患者入睡困难;4、糖分高的食物。糖分高的食物会干扰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10

103982次收听

神经衰弱失眠怎么办
神经衰弱失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缓解:1、自我调理。患者在进行自我调理时需要放松心情,不要处于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当中,要多和他人进行沟通,而且也要试着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缓解失眠有很大的帮助;2、运动。运动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游泳、打球、跑步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很好的改善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改善后失眠的症状便会明显缓解;3、服用药物。如果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比较严重,可以先服用安神补脑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中成药不理想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类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25

2021-05-10

73697次收听

神经衰弱是会自己康复的吗
神经衰弱会不会自己康复,需要结合神经衰弱的病情轻重进行判定。如果神经衰弱比较轻微,没有诱发明显的神经疾病症状,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大多可以自己康复,在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需要对环境、作息规律、情绪等方面进行缓解。如果神经衰弱比较严重,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神经疾病症状,自我缓解并不能很好的改善,需要尽快的到医院就医。不过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建议患者尽快的到医院就医。患者在接受医生的治疗时,要严格的遵医嘱,要积极的配合医生。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10

100943次收听

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性的疾病,如果症状不严重,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方式来缓解和治疗。比如适当运动,多放松自己,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外出旅游,不要让自己有太大压力。同时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睡前可以泡泡脚或者喝一杯牛奶,能促进睡眠。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衰弱,可以试着换一份简单一些的工作。如果神经衰弱的症状严重,患者出现了器质性疾病,比如胃溃疡或者肠炎的情况,需要马上服用营养神经以及抗抑郁的方式治疗,比如安神补脑液、脑活素等等。如果出现了胃溃疡、肠道炎等并发症,还需要对症用药治疗。
语音时长 01:07

2021-01-26

94199次收听

用脑过度吃什么好
如果出现了用脑过度的问题,建议平时多吃些鱼肉。鱼肉当中的卵磷脂丰富,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用脑过度的人平时要多吃些坚果,也可以适当的喝些牛奶。除此之外,也要多吃些南瓜,这有助于补脑。
神经衰弱要怎么办
神经衰弱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给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程度比较重,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是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神经衰弱应该是属于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之后,考虑是一种心理和情感障碍。这种心理情感障碍可能跟患者的躯体疾病有关,也可能跟患者的人格特征、认知特点,还有对生活工作的应急事件的应对方式,还有遇到的应激事件,还有得到的社会支持,患者的经济状况,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是有关的,所以治疗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给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程度比较重,如果伴有严重的失眠,精神症状比较严重,或者影响躯体疾病,或者既往有发作史的,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是药物联合心理治疗,重的病人建议可以去精神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54

2019-12-20

59867次收听

02:54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患者可以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慌、或者失眠、入睡困难,或者可能会出现情绪的改变,容易烦躁、激动。也可以出现消化道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厌食、腹胀。另外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者全身没劲、行动迟缓。有的患者可能会对一些外界的声音、光线出现很敏感的情况。神经衰弱作为一个疾病的诊断,最早起源于西方,目前国内的神经衰弱是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之后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神经衰弱发病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症状,比如脑力不足、精神倦怠,对内外刺激的敏感加重,另外情绪的波动很大,缺乏忍耐性,易烦易怒。此外还会出现紧张性疼痛,失眠、多梦,严重时会出现心理生理障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01:45
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可以表现为患者入睡困难或者是醒的早,另外可以表现为白天精神的烦躁或者是情绪的改变、高兴不起来,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其实在早期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普遍认为有神经衰弱这种医学诊断。但国际上不承认神经衰弱这种诊断,国际上把上述的症状仔细的分为可能是焦虑,也可能是抑郁的病症。所以,神经衰弱是在中国的特定的场合下的一种诊断,但是国际分类已经否定了神经衰弱这一诊断。
神经衰弱症状
神经衰弱首先会引起的明显症状,就是乏力疲劳,平时很没有力气。这类患者还会对声、光刺激过于敏感。患者会因为神经衰弱而出现心情紧张,并且难以放松。患者性格会改变,容易变得暴躁易怒。患病后也会失眠多梦。
神经衰弱失眠怎么治疗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因为神经衰弱而引发失眠的现象,而这种失眠的现象也需要尽快的改善,否则必定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那么在改善的时候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可以选择情绪调节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多做运动的方法,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服用药物。
神经衰弱吃什么药好
神经衰弱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吃一些抗焦虑的药物,比如舒乐安定等,能够镇静、安神。有入睡困难的,可以吃一些诱导睡眠的药物,比如思诺思、三辰片等。谷维素片,复方溴咖片,复合维生素b也能很好的缓解它导致的记忆力减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