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焦虑心悸心慌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6-2660672次浏览

我们在平时其实都会出现焦虑心慌心悸的症状,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疾病因素,或者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调节,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对我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焦虑心悸心慌其实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出现这种症状会让自己一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排除一些疾病因素之后就应该要对生活的一些小细节进行调理,解决焦虑心慌心悸。那么,焦虑心悸心慌怎么办呢?
  一、进行体育运动
  其实如果遇到有焦虑心悸心慌的现象,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进行调节,因为肢体的活动可以缓解我们身体的焦虑症状,特别是平时就比较容易急躁的患者,这个时候应该要参加一些慢跑、太极拳等等可以锻炼心智以及耐心的运动,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很好的稳定情绪。
  二、心理调节
  焦虑心悸心慌其实就是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做一些心理调节。可以选择自我放松的联系,在自身感觉到有狂躁不安的症状时,最好就是先让自己坐下来,然后紧紧握住拳头,并且紧绷我们的胳膊,这样可以体验到上肢紧张的感觉,然后再将拳头放开,这个时候就会体会到手臂出现沉重的感觉,但是慢慢的做几次会感觉到放松。当然,在平时应该要保持一个乐观的状态,对自己要充满自信,并且不要自己吓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不断的自我暗示,这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自信从容,从而减缓焦虑心慌心悸的状态。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实焦虑心悸心慌有时候也跟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般平时睡眠质量不好或者是长时间熬夜,都会导致心跳变快,同时也会导致精神不足,造成焦虑心悸心慌的问题。这个时候应该要注意多休息,让身心变得轻松,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前洗热水澡或者泡脚都可以放松我们的身体。

相关推荐

入园焦虑如何应对
入园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在入学时出现的分离性焦虑症状,有一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最初会出现分离焦虑,如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或者即使强制入园之后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不跟其他小朋友去玩儿、不睡觉、不吃饭等情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入园焦虑的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还需家长提前做好带孩子入园的准备,可以提前经常性的组织一些小朋友,让孩子参与小朋友游戏或者提前要跟孩子说明一些情况,尽量避免说在幼儿园的负面情况。帮助孩子扩大与环境之间的接触。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患儿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关系,帮助患儿适应入园焦虑。同时在幼儿园中,老师也要参与到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教育中,帮助幼儿提高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同时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幼儿改善因为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或身体的不适体验。
语音时长 01:50

2021-05-20

75023次收听

焦虑症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焦虑症容易发生在有自卑倾向、有完美主义倾向以及过度关心自己的人群中。
考前焦虑症症状
若患上考前焦虑症,往往会出现心理异常,比如说感觉特别紧张和担心,甚至感觉恐惧和忧虑,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比如逃避考试、拖延时间等,有时也会出现躯体异常,比如头痛和头晕。
为什么高考不紧张但是后来过了好久做梦紧张
高考不紧张,但是在高考后经常做梦感觉到紧张,其原因主要和考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差,面临心里以及父母等多方面的压力、缺乏自信等,需要及时的消除诱因,不良情绪可以逐渐缓解。
高考焦虑症的表现症状
高考焦虑症的表现症状比较明显,多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思维迟钝、厌学、怯场等表现,具体的症状表现因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也会有一定差异性。
艾司唑仑治失眠吗
艾司唑仑可以抗焦虑,抗癫痫,抗惊厥,镇定催眠,所以服用这种药物可以治疗失眠,但是不可以长期用这种药物助眠,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性。失眠的人可以在睡前喝牛奶助眠,也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助眠,还要注意睡前不可以过于兴奋,以免影响睡眠。
02:38
治疗焦虑症的西药有哪些
以前治疗焦虑症或者抑郁症,都是用一种叫单通道的药,称为五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最早出现“五朵金花”: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百忧解。随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后慢慢又出现了双通道的药,就是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剂的药,称为双通道的药。代表药就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过去单通道的药,治疗焦虑也可以,但是其实抗抑郁效果比较好,抗焦虑稍差,大部分也能缓解。现在发现通过双通道药治疗以后,抗焦虑效果比较好,大概也能在2到3周内缓解,所以现在认为单通道的药,一般治疗抑郁,双通道的药基本上治疗焦虑为主,有时候也可以混着用。只有当自己感觉疗效好时才是最好的药,不是别人用这个药好,自己用就也好,因为个体差异的不同。所以原则上讲就是双通道的药,抗焦虑效果强于优于单通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02:32
焦虑症引起的躯体症状
最先出现是莫名其妙的担心、紧张、恐惧、害怕,间接的去引起身体的不适,影响心脏系统出现心急、心跳加快甚至有不规律的跳动,甚至胸闷胸痛。影响呼吸系统,导致气急,感觉呼吸困难,上不来气,想拼命使劲地呼吸;影响到神经系统,这种紧张就会造成头痛、眩晕;影响到植物神经功能,表现为大汗淋漓;影响到泌尿系统,就会小便、大便次增多。焦虑症出现了身体的症状,都称之为躯体症状。实际上焦虑症所出现身体的症状,也叫躯体的症状。
焦虑症能不能喝酒
在医学上焦虑症能不能喝酒没有严格的界定,能喝或不能喝,要根据患者自我的感受来决定。焦虑患者如果喝完酒觉得精神松弛,有人喝完酒很开心、很高兴,精神松弛,睡眠也好,适当的喝点酒也不妨。但不主张去喝酒,喝酒并不是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有的患者喝完酒很难受,比如喝完酒脸热、脸红、心跳快,躯体不舒服、头痛、晚上睡觉不好。如果喝完酒是这样的状态,觉得身体不舒服,不主张喝酒。要关键根据自身的反应来决定,但总之不主张大量喝酒。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30

51164次收听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也叫分离焦虑,多数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期,跟主要的照料人分开时出现的焦虑。分开主要是指物理上,比如小学走读的学生因为初中住校而觉得莫名的难受、焦虑失眠,找不到原因,离开主要的照料者后产生焦虑;反过来也有情况是孩子离开父母,离开主要照料者,照料者无法接受,也叫分离焦虑。离开照料者后出现一系列的焦虑症的表现叫分离焦虑,有时候表面原因可能是跟同学有矛盾或面临考试,但其实根本上还是因为离开了主要照料者。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心理状况认识不足、一味图好:有些孩子本来在当地初中的成绩挺好,但父母想送到市里上更好的高中,但后来孩子总是不舒服,也查不出原因。后来把孩子转回当地,莫名其妙症状也随即好转,所以这种也是分离焦虑。
语音时长 02:47

2018-09-29

56879次收听

04:20
抗焦虑症药物大体注意事项
抗焦虑症药物大体注意事项;服用抗焦虑症药物,第一剂量要足,如果药量不足也能见效一些,但是剂量不足反而拖得时间更长。所以如果需要用药,药量要充足;第二时程要长,一般焦虑症分急性焦虑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症状好转之后再持续用药4到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第三不要擅自调药或者停药。调整药物或者减药的时候,最好要征求大夫的意见而不要病人自己拿主意。
焦虑症有什么表现
焦虑症主要表现在认知,行为,躯体,情绪等三个方面。一、认知症状,患者表现为胡思乱想。二、行为方面,出现坐立不安、到处走动等。三、躯体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失眠、胃肠道反应。四、情绪症状,表现出焦躁不安、心烦意乱等情绪症状。
语音时长 01:30

2018-09-21

55710次收听

焦虑症表现
焦虑症表现会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却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是异常的,如会有提心吊胆、忧虑伴有心悸、出汗、尿频尿急、头晕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焦虑症状在两周之内能自我缓解而得到调节,是正常的。
语音时长 01:55

2018-09-21

67242次收听

01:55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的表现,会出现思维迟缓的症状,也会出现意志行为力减退的表现。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就是精神上的焦虑。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关,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如两胁疼痛、周身沉重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它们两种病的患者,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改变。但是,抑郁症患者会有三个核心的症状,俗称为“三低”。“三低”指的是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的表现,会出现思维迟缓的症状,也会出现意志行为力减退的表现。对于焦虑症的患者来讲,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就是精神上的焦虑,患者会出现紧张、担心、害怕以及忧心忡忡。焦虑症的焦虑情绪、惊恐发作是无条件性的,不需要诱因。很多条件性的焦虑、特定情形下的焦虑以及惊恐发作,要考虑焦虑综合征的可能性。焦虑症也会有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但是必须要和抑郁症加以区分。
01:49
大人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目前在医学上,并没有分离焦虑症的诊断。分离焦虑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表现为焦虑、担心、害怕、抑郁、拉肚子以及手抖等症状。分离焦虑指的是患者在幼年时期,由于某种因素经受了一些情感上的创伤。在患者长大之后,当类似的情境重现,类似的感受以及焦虑,也会非常深刻地呈现出来。患有分离焦虑症的患者,可以表现为焦虑、担心、害怕、抑郁。另外,分离焦虑症的患者还会出现躯体上的不舒服,可能会出现拉肚子以及手抖等等的表现。对于患有分离焦虑症的患者来讲,建议接受一些心理方面的治疗,因为患者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表现,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才会产生,而不是患者一直的焦虑。所以,对于患有分离焦虑症的患者来说,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作用,可能并不如通过心理治疗的帮助,来得快,来得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