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2-2756258次浏览

心脏有杂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血液粘滞度不正常、血流加速、心脏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体检发现心脏有杂音,不能说明是患有心脏病,如果怀疑有心脏疾病,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患者是需要查清楚原因的,对患者好转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经常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还有的患者心慌或者晕厥。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般是心脏疾病,患有这些症状的患者要记得及时的到医院检查,检查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查出来心脏有杂音。患者对这个情况是不了解的,那么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1.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流速度快,过程中产生涡流,甚至发出声音,这是血液流动速度可能会使心脏有噪声的原因,在安静的人,耳朵是没有听到声音,但通过听诊器检查可以很明显发现噪音,听诊器检查可以检测是发烧,体温升高,心肌收缩更强大,这些原因导致血流速度非常快。
  2. 血液黏度异常是心脏杂音的常见原因。例如,在一些贫血患者中,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粘度降低,导致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在血管中形成漩涡。当大量的血液流经心脏时,就会产生漩涡。所以心脏杂音不一定是心脏病,也可能是贫血症。心脏杂音检测可作为诊断某些心脏病的辅助手段,但要注意,心脏杂音也可能发生在健康人身上。
  心脏瓣膜狭窄或全会闭锁引起心脏杂音。这类患者容易出现大血管扩张或心脏增大,因为瓣膜口比较狭窄,通过瓣膜口的血液会狭窄而产生涡流,这种涡流就是噪声的来源。
  以上内容简单介绍了心脏杂音。患者如果检查的时候发现,心脏有杂音也不必惊慌,有杂音不能说明是患有心脏病,如果怀疑有心脏疾病,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定不要勉强运动,更不要长期劳累,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接受检查,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很快就能够恢复健康。

相关推荐

02:49
心电图ST段下移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的ST段下移,可能是先天性的心电变异,也可能有病理性因素。每次检查发现ST段下移,而且波形相对的固定,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没有发现心脏疾病,这属于正常现象。心电图检查时伴随有胸闷气短,出现心电图的ST段下移,而症状缓解之后ST段下移的情况消失了。这是有病理性意义的,很有可能存在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例如冠心病患者在情绪紧张或者受到惊吓的时候,他的心肌耗氧会显著的增加。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当时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是心绞痛的发生,而这个时候做心电图检查,就会出现心电图的ST段下移了。
01:51
心脏装过支架能喝茶叶水吗
心脏下完支架之后不是绝对不能喝茶水的,可选择一些比较淡的茶,不要喝太浓的茶,喝茶时间最好是在跟服药相隔两个小时以上,再有一个下完心脏支架后,最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身体状态。比如像如果患者既往抽烟,要劝告病人戒烟,如果既往有高血压,需严格控制血压,监测患者血脂等。如果有糖尿病,要严格进行糖尿病治疗,如果肥胖,要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再有支架术后一定要按照医嘱规律口服用药,如像抗血小板用药,稳定斑块用药。放完支架一定要对支架进行保护,防止支架内再狭窄,防止支架血栓形成。
01:36
心脏病传染吗
心脏病是不会传染的,临床上的心脏病包括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病虽然不会传染但有些会有遗传性。例如冠心病、高心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有些心脏病本身就是遗传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等。梅毒是传染性疾病,但是梅毒性心脏病并不传染。
03:15
心尖搏动的位置在哪里
一般的人都可以看到心尖博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类间隙,在左锁骨中线就是交点内1cm-2cm,心尖搏动的范围一般大概2cm,距胸骨中线的距离,一般大概在7cm-9cm,像太胖的人或者女性,有时候心尖搏动就不是太明显,但是心尖博动还可以通过触诊,去感受心尖的博动。心尖的搏动在触诊的时候,可以感觉博动是不是增强博动的弥散是不是没有力气。通过心尖的博动,来反映心脏的情况,心脏有扩大,心尖的博动就会向左下移位,非常瘦的病人心尖的博动,可能就是位于更下一个肋间隙。
稳心颗粒对心脏好吗
稳心颗粒对心脏有好处。稳心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物,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定剂复脉的功效,对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失常引起的、气短乏力、心悸不宁、胸闷胸痛、头晕心烦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改善作用。但是稳心颗粒并不是随意服用的,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尽量不要长期服用,而且如果心脏不好的人再服用稳心颗粒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另外,心脏不好的人平时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尤其是感觉到心脏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0

82892次收听

心脏大小的正常值
心脏大小的正常值主要是看几个腔的大小,但是参考范围一般是长大约12cm,宽大约9cm,和自身的拳头大小差不多,位于胸部的中间偏左侧,宽度不到胸部宽度的一半。当心脏发生病变的时候,心脏的大小就会发生改变,例如心肌病患者心脏就会发生明显的扩大。心脏大小可以通过做影像学检查反映出来,例如胸部x光、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等。如果在做检查时发现心脏大小发生变化,一般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疾病。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0

79840次收听

心脏病有房颤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引起房颤的病因。如果是二尖瓣狭窄、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脏本身病变所致的房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诱发房颤发作的诱因,避免房颤反复发作。其次,要根据病史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房颤是偶发房颤、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不同的房颤治疗手段不一样。阵发性房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复律。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复窦性心律的可能性极小,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最后,有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极易形成血栓,血栓从心房内脱落易导致体循环内其他脏器的栓塞,最常见的为脑栓塞。所以要进行抗凝治疗以及预防栓塞性疾病发生。
语音时长 01:31

2020-12-23

105177次收听

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就是心脏发育不完善,有结构上的异常,使得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或多基因病变。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有染色体异常的,其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第二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母体在怀孕初期(5-9周)感染病毒,比如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可以影响胚胎的心脏发育而导致心脏发育不完善,形成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母体在怀孕初期服用了某些药物、或者有缺氧的状况、接受放射性治疗等等,都可以造成心脏发育发育不完善而形成先天性心脏病。母体高龄,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妇女怀孕,会增加室间隔缺损或法洛氏四联症发病的几率。
语音时长 01:19

2020-03-31

54496次收听

04:24
心律不齐严重吗
心律不齐是否严重与原发病及心律不齐类型有关。心律不齐的类型主要分为房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的发病原因有冠心病、中毒、房颤、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甲亢等。心律不齐还有一种病因,叫做房颤。临床上引起心率不齐的病因,甲亢是较易忽略的,用一点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即可。心律不齐的危害有:是否对血流动力学发生影响,如心律过快时,血流出现中断或减少,会导致休克;心律不齐最严重的危害可导致猝死。一旦出现心律不齐,要及时就医。
心脏病常用药有哪些
心脏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他汀类药物等等。心脏病中冠心病是主要的心脏病类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来说,血栓的形成是发生血管事件最关键的环节。血栓形成处于核心的内容是抗血小板的治疗。第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主要的作用机理是抗血小板,可有效的阻止血栓形成。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50到100毫克,能有效的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第二,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属于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剂,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的发生。服用硝酸甘油时有几个注意事项,尤其是首次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最好采用坐位,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服用硝酸甘油时,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的症状,这是由于血管扩张造成,不需特殊处理,一般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患者出现胸疼后,服用硝酸甘油一般在一两分钟左右缓解。如果不能缓解的患者可连续服用三次,胸痛仍没有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27

62468次收听

心口窝突然疼是怎么回事
心口窝突然疼总共分为三个原因,分别是心理原因、病理原因和外伤原因。如果患者是心理原因,那么大多会觉得心情特别的焦虑;如果是病理原因,那么很有可能是冠心病、肝脏疾病或胃食道反流所引起的。有一些患者在剧烈运动后或搬了重物,也会出现心口窝疼痛。
右心室肥大是什么意思
右心室肥大是心脏在舒张期和收缩期负荷过重出现的一种不良症状,属于器质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病发后,是需要接受治疗的,我们可以通过拍片来进行检查治疗。一般导致心室肥大有很多原因,治疗要采取对症下药的方针来进行。
丹参片可以长期服用吗
丹参片对于没有明显心脏病的人来说,是不建议长期服用的;丹参片对气滞血凝患者来说,非常适合长期服药。丹参片的副作用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会引起胃痛胃酸;长时间服用容易引起低血钾症;心脏会过度依赖丹参片,而出现功能衰退。
心脏病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病的症状一般有心慌、胸痛、呼吸困难等。具体分析如下:
预防心脏病的6个好习惯
心脑血管病是人体健康的大敌,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如能坚持六个好习惯,可使心脏病风险降低约75%。该研究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完成,研究人员针对7万名女性进行了长达20年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