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为什么会有粘稠物
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出现粘稠物多是由于急性感染而导致肠道粘膜出现水肿,而水肿液体渗出就会与肠道中的粘性细胞混合为粘稠物质排出,而病症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糜烂、出血等情况导致患者排血色粘稠物,此时需要及时治疗。
慢性结肠炎会出现长期腹泻、便秘等病症长期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患者都会密切关注自己的病症变化与排便情况,但是由于有时排便会出现粘稠物使得患者非常担心,下面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慢性结肠炎排便有粘稠物的原因。
慢性结肠炎患者排便出现粘稠物是该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典型病症,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慢性结肠炎多发作于直肠、乙状结肠等处,当该处肠道粘膜受到感染引发炎症后就会出现水肿,严重者还会出现糜烂甚至出血,当水肿的液体或出血渗出后就会与肠道中的粘性细胞混合为粘稠物质随粪便排出,从而造成患者排出粘稠物。
如果患者排便出现粘稠物应当密切留意观察其颜色,通常情况下粘稠物多为白色,但是有的患者的粘稠物是红色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出血渗出所致,此时患者应当立即前往医院通过肠镜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肠道是否出现器质性病变或是出现急性感染的情况并及时予以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治疗慢性结肠炎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当患者出现排便有粘稠物的情况后,除了积极进行检查并且遵从医嘱服用药物外,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禁止饮酒或食用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导致病症的加重。在增强营养规律饮食的同时,还要适当的进行锻炼、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才能够确保身体尽早的恢复健康。
以上是有关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有粘稠物出现原因的简述,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希望患者结合上述内容对照自身的病情及时进行检查并积极治疗,祝愿每一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