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结膜炎容易复发吗

发布时间:2020-03-3058314次浏览

结膜炎容易复发,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其他体弱多病的人,复发的几率会更高。结膜炎和病毒、细菌感染以及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因素有关系,而且该病的传染性很强,所以说它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同时也很容易反复发作,日常的生活中要多注意预防。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患有结膜炎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感染性的眼部疾病,对于眼睛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很大。该病的发病原因不仅多,而且还非常复杂,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很多患者担心治疗之后还是会复发,那么结膜炎容易复发吗?

一、结膜炎容易复发吗

结膜炎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感染性眼病,特别是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体质弱的人患病,复发的几率会更高。结膜炎的发生和细菌以及病毒感染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以及过度用眼所致,而且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所以它不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也有着较高的复发率。

二、如何预防结膜炎复发

1、远离传染源:远离传染源是防止结膜炎复发的有效途径。结膜炎患者的眼睛当中会出现大量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当中藏着很多的细菌,如果说你的结膜炎好了,但又和其他的结膜炎患者共用脸部清洁用品,很有可能会被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结膜炎复发。

2、勤洗手:勤洗手也有助于预防结膜炎复发。对于曾经患过结膜炎的人来说,平时要特别注意双手的清洁问题,因为手上的细菌和病毒是比较多的,而且很多人都喜欢用手揉眼睛,如果说双手清洁的工作做的不到位,那么眼结膜就有可能会被手上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从而使病情复发。

3、不要滥用滴眼液:现在的人每天都要对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眼睛难免会干涩不适,为了缓解这种不适的症状,很多人都会选择滴眼液。但是滴眼液是不能滥用的,否则可能会导致患上结膜炎或者是结膜炎复发。如果想要用滴眼液来滴眼睛,需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滴眼液。

相关推荐

眼睛摔肿了应该怎么消肿
眼睛受到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可以先去眼科检查,看眼球以及视力有没有受到损害。若正常,建议在摔伤二十四小时之内给予局部的冷敷。冷敷时敷几分钟要抬起来,过一会儿再敷,不能持续冷敷时间过久。摔伤四十八小时之后,可以改为局部的热敷,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出血位置,10到20分钟左右,温度一定要适宜,不能太烫。若肿胀比较严重,并且有皮肤的破裂伤,去医院让医生进行包扎处理。还可以遵医嘱适当涂抹消炎、止痛的药膏,受伤部位不能碰水,要勤换药,避免撞击、挤压。
语音时长 02:33

2021-10-15

76986次收听

1岁宝宝眼睛发红是什么原因
一岁宝宝眼睛红了一般有几个原因:一、眼部炎症。有的是因为细菌感染,有的是病毒感染还有的是真菌感染或者衣原体的感染。过敏性炎症同样可以导致眼睛发红,一般表现为眼睛有发红、畏光,大多会伴有水样或黄白色分泌物,需要抗炎治疗。二、眼睑内翻和倒睫。它们可能继发结膜炎、角膜炎,此时就会眼睛充血、发红。三、结膜下出血。可以冷敷,然后让它慢慢地自愈。四、先天性青光眼。会对孩子的眼睛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明确疾病以后需要给予降眼压的治疗。
语音时长 02:22

2021-09-29

99288次收听

02:58
新生儿左眼眼屎多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左眼眼屎多又黄的原因如下: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由于呼吸道和眼睛相通,所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眼睛的结膜炎,出现眼屎多又黄。二、如果是一只眼睛眼屎多又黄,是眼部感染性疾病,如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泪囊炎。三、如果婴儿出生后即可发现患眼异泪,伴有分泌物压迫内囊区,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看得到内道的阻塞,有分泌物被冲出,其实就是医生所说的新生儿泪囊炎。四、淋病奈瑟菌角膜炎的表现是双眼流泪,分泌大量黄色脓性的分泌物。
02:17
春季结膜炎如何预防
春季结膜炎又叫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它最主要的预防方式就是尽早的应用药物,防止结膜炎的发生。春季结膜炎属于一种异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的物质接触到结膜组织引起的,可以提前在早期应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眼药水,稳定肥大细胞,避免产生过多的致敏物质。如果炎症已经出现了,要及时应用药物,用一些抗过敏的眼药水,配合用含有激素的眼药水,减轻炎症的反应。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上火的食物。
02:12
急性结膜炎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
急性结膜炎患者需要注意,不要对眼睛进行二次的伤害,合理的应用药物,避免炎症的进一步的传播。急性结膜炎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一定不要用手揉眼睛,此时有可能对组织进行二次伤害,例如造成角膜上皮的剥脱,角膜有可能出现炎症。第二,急性结膜炎时一定要合理用药,病毒性的感染要用抗病毒眼药水,细菌性感染用抗生素眼药水,过敏因素用抗过敏眼药水。第三,注意合理饮食,清淡饮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二次传播。
结膜炎有哪些病因
结膜炎有哪些病因?结膜炎作为非常多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其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想做到有效的预防,就必须要知道它的发病原因,否则也是徒劳无功的。那么为了大家能够有效的预防结膜炎疾病,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结膜炎的发病原因
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相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患者,毕竟如果对病症和病因都不甚了解的话,就更谈不上预防和治疗了。其实结膜炎的种类有很多种,而过敏性结膜炎还是比较常见的,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结膜炎怎么确诊
结膜炎怎么确诊?一般来说,结膜炎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确诊,而他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可以是单眼或者是双眼。因为结膜炎来就诊的患者往往会诉自己感觉眼睛的异物感、烧灼感特别重,感觉眼睑像睁不开一样,同时伴随有分泌物增多。当疾病累及角膜就是我们的黑眼珠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出现怕光、流泪以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所以说当您出现了眼睛红伴随分泌物增多有这两种症状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确定有可能就患有结膜炎了,这个时候请您到正规的医院的眼科门诊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你到底是不是结膜炎,是哪一种结膜炎。千万不要盲目的到小诊所呀或者到药店去自己自行购买眼药水,自行用药,有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语音时长 01:33

2020-10-20

62374次收听

新生儿结膜炎该如何护理
新生儿结膜炎该如何护理?目前我过刚刚出生的孩子患上结膜炎的几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在治疗或者护理新生儿结膜炎时都会非常的小心谨慎。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护理新生儿结膜炎的方式方法。
结膜炎可以彻底治好吗
结膜炎可以彻底治好吗?因为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一旦患上了结膜炎往往就会对患者和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还需要隔离治疗,所以患者们都希望能够尽快的治愈,那么结膜炎可以彻底治好吗?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结膜炎有哪些症状
结膜炎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主要是因为外界感染所导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科病,结膜炎可以被分成感染性的结膜炎以及非感染性的结膜炎,主要会出现眼睛充血红肿的现象,治疗时一定要把毛巾消毒处理过,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感染。
结膜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即结膜组织的炎症反应性疾病。结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膜,对眼球有润滑和保护的作用。结膜炎多为接触性传传染,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大类。感染性因素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根据感染的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是治疗结膜炎最有效的途径。抗病药物有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有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抗真菌的药物主要有那他霉素滴眼液、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等。衣原体感染可用红霉素眼膏。如果有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对因用药,结膜炎一般预后较好。
语音时长 01:43

2020-02-10

52093次收听

结膜炎能玩手机吗
结膜炎最好不要玩手机。结膜炎已出现结膜炎症反应,再玩手机会加重炎症反应,可能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平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眼睛,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和用眼卫生。长时间盯手机电脑屏幕,有效眨眼时间和眨眼次数会减少,出现瞬目异常,易出现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易出现结膜充血水肿,平时注意多进行户外活动。出现结膜炎后要尽快查看原因,对因对症行治疗,才能明显缩短病程,才能避免结膜炎转变为慢性结膜炎,也能避免疾病反复发生。
语音时长 01:39

2020-02-10

64396次收听

02:10
结膜炎用什么眼药水
结膜炎的感染病菌分为很多种,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不同的病原菌感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结膜炎是红眼病,红眼病具有很强烈的传染性,需要及时对症治疗。临床上结膜炎的治疗以眼药水为主。如果是细菌性感染,一般以广谱的抗细菌眼药水为主,少量多次的频繁点药,同时注意用药时不要把眼睛捂上、包上,否则会导致细菌繁殖的更厉害。如果是病毒性感染,比如腺病毒感染,抗细菌的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病毒,一般以应用抗病毒的眼药水为主。
02:14
结膜炎严重吗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就是白眼珠发炎。轻度的结膜炎就是白眼珠上发炎,一般不会影响到黑眼珠,所以对视力影响并不是很大,导致很多病人忽略结膜炎的严重程度。但是结膜炎的危害非常大。第一,结膜炎具有传染性,尤其是急性结膜炎传染速度非常快,一般短时间内会以家庭或者学校等有集体、群体的地方,呈爆发性的流行。曾经在全世界发生过急性结膜炎的爆发流行,包括亚洲、非洲,还有欧洲等地。第二,严重的急性结膜炎可能会波及到眼球周围组织,导致周围的组织发生病变,涉及到角膜,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