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发布时间:2020-05-2967819次浏览

想要诊断骨质疏松,首先需要做实验室检查,比如说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检查、甲状旁腺激素检查以及骨更新的标记物检查等,还需要做晨尿钙肌酐比值检查。诊断骨质疏松也可以做其他的辅助检查,比如说骨影像学检查以及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通常都是发生在其老年男性以及绝经后的妇女身上,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就是说在受到轻微创伤或者是日常活动中就会发生骨折,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那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之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检查

  在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当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一般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说发生了骨折,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有可能会增高,可以通过这一点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
  2.甲状旁腺激素检查
  甲状旁腺激素检查可以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会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检查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部分血清血生化指标可以反映出骨转换的状态,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这些生化指标主要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肽等,这些都是骨更新的标记物,有助于对骨质疏松这种疾病进行诊断。
  4.晨尿钙/肌酐比值检查
  晨尿钙/肌酐的正常比值是0.13±0.01,如果说尿钙排量过多,那么这个比值就会增高,这个时候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的可能性。
  二、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及辅助检查
  1.骨影像学检查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包括了骨影像学检查,简单来说就是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的病变,比如说椎间盘疾病和骨关节炎等。如果说骨质减少,在摄片时会发现骨透亮度明显增加,骨小梁减少以及其间隙增宽,骨结构比较模糊,不过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够观察到。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实际上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任何部位的骨密度能够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则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率。

相关推荐

腿抽筋吃哪些食物
抽筋是老年朋友经常出现的现象,年轻人很少出现,如果年轻人出现,应该到医院里找医生去看,千万不要忽视,这里重点是对老年人,介绍一下腿抽筋吃什么食物。腿抽筋在老年朋友,多数是因为缺钙、骨质疏松,这时候吃些含钙量比较多的食物就是非常重要,含钙比较多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容易买到的就是牛奶,牛奶含钙量比较多。平常中国的传统食物,比如豆浆,含钙量也非常多,这两种食物,都可以补充的一定的钙量。但是,牛奶里头的钙,被吸收的效率比较高,豆浆里头含的钙虽然也比较多,但是可能吸收比较困难,所以单纯喝豆浆补钙效率太低,不如喝牛奶,当然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不爱喝牛奶,就通过喝豆浆。这时候不单只靠食物,还要通过一些药物,来补充钙和通过一些药,来促进钙的吸收,单纯的吃食物可能就比较差。这时,一定要结合吃药来促进钙的吸收,除了牛奶、豆浆,还有其它的几个食物,含钙量都比较可以。比如牛奶的衍生物、牛奶的奶酪含钙量也非常多,其它的包括肉类,这些动物里头都含有比较高的,不单是钙,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所以一旦出现骨质疏松、抽筋现象,一方面饮食不能偏要全,还要有重点的补充一些含钙量比较多的食物。腿抽筋除了食物除了骨质松、缺钙之外,还可能是因为肢体的功能,比如老年朋友肢体的功能,血运比较差。所以除了吃什么食物之外,还要考虑适度的增加一些运动量,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减轻腿抽筋和减少腿抽筋的发生。
语音时长 02:37

2021-10-15

94118次收听

03:12
骨密度Z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骨密度的Z值正常范围是±2之间,骨密度Z值反映的是个体每一个人跟正常值的标准方差。骨密度Z值是做骨密度检查的时候的两个参考值之一,但相比较Z值,T值更为重要。T值的正常范围跟Z值又不一样,T值是±2.5之间的,在±1之间是属于正常的,而在±1和±2之间这个范围内,是属于是骨量的减少,所以经常在骨密度检查的时候,会看到医生下的诊断是叫骨正常或者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的绝对值大于3,就是负值的绝对值大于3,就是重度的骨质疏松。
骨头老化可以恢复吗
骨头老化分为多种情况,其中一部分是能够在适当地治疗下恢复的。如果是退行性的疾病病变,只能延缓病情,没法彻底逆转。所谓的骨头老化,实质上也包括了骨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退行性病变,像骨性关节炎这种多种的病理过程。首先,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丢失、骨结构破坏的代谢性的骨病,发病的和年龄是成正相关。在老年人身上,或轻或重的都容易见得到。对于此类疾病,可以采用改变生活习惯,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预后大部分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改善病情。骨质增生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手段来进行治疗的,比较轻的病人可以采用口服或者外用消炎镇痛的药物,配合理疗或者中医的按摩、针灸这种保守治疗。严重的可以通过小手术,把增生的骨质给它去掉,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第三,对于退行性的病变,像骨性关节炎,通常随着年龄增大,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软骨细胞的凋亡,这是无法逆转的过程,没法彻底恢复,但是可以通过治疗达到有效地缓解和延缓病情。比如比较轻的话,可以减少关节的负担,延长关节寿命,采用一些抗炎症类的药物、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重的可以进行手术,也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语音时长 02:03

2021-07-09

83046次收听

骨质疏松可以治好吗
骨质疏松可以治好吗?这是患者朋友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该疾病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患者会出现疼痛、驼背、易骨折等症状,那么,骨质疏松可以治好吗?下面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骨质疏松会致死吗
骨质疏松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对骨质疏松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患病要积极主动的到正规医院治疗,那么,骨质疏松会致死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讲解
甲减为什么可引发骨质疏松症
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甲状素激素分泌减少可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正常功能,使骨代谢因子分泌紊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发病。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属于重点防治慢性病之一,危害性较大,多表现为乏力、骨痛、运动受限,骨折风险增加等。在相同外力作用下,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严重骨折,尤其老年患者易滑倒、跌倒,骨折风险更高,常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手腕骨折,导致卧床概率高,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总的来说,骨质疏松比较容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点:第一个是全身的疼痛,有很多中老年人从50岁开始就会频繁地出现颈肩腰腿痛,这种情况有一部分就是骨质疏松引起的;第二个是驼背,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老人脊柱出现压缩性骨折,会驼背,身高会不如以前高;第三个是骨折,是最严重的危害,老年人非常容易发生骨折,在遭受了暴力外伤之后,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
语音时长 01:43

2020-08-18

55738次收听

骨质疏松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症状有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一、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背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加重。三、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语音时长 02:02

2020-01-07

63928次收听

重度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原发的骨质疏松,另一类是继发的骨质疏松。原发的骨质疏松分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继发的骨质疏松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库欣氏病等。骨质疏松可以造成的危害还是比较多的。其中重度骨质疏松的危害是无外伤或轻微外伤即出现多部位骨折,导致疼痛及活动障碍,病人需长期卧床静养,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继发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疮、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语音时长 01:26

2019-12-26

51475次收听

02:21
腿抽筋是什么原因
腿抽筋主要的原因有骨质疏松、局部肌肉抽搐两个原因。骨质疏松,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原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腿抽筋,夜间加重,以老年人、老年女性多见,临床上可以选择进行骨密度的检查确诊,如T值小于一点五为骨质稀疏,如小于二点五为骨质疏松。这类患者可通过补充钙质、维生素d或配合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类的药物,抽搐就能够得到缓解。局部原因,剧烈运动后肌肉消耗大量氧分会出现突然的痉挛抽搐;受到冷的刺激时也会,这种抽搐来的快去的也快。但严重的会造成肌肉的撕裂,恢复时间就会延长,局部热敷才能缓解。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
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因各种疾病引起,比如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等,还可因药物引起,严重时可导致患者骨骼疼痛容易骨折,甚至可导致患者驼背、脊椎后凸等症状,应积极治疗。
01:48
骨质疏松吃钙片管用吗
钙片的应用是许多老年患者的疑惑之一。在专业的骨质疏松指南中明确规定,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说明钙剂和维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充足的钙剂摄取,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根本。但是单有钙剂和维生素D也不够,需要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的类型、骨质疏松的程度,适当添加活性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胃肠道对钙磷元素的吸收。同时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的类型,应该加用抗骨吸收类的药物。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钙片,骨质疏松仍得不到提高,建议咨询专业的骨质疏松医生,进行补钙药物的调整。
02:00
骨质疏松的人平时怎么调养
骨质疏松的人群,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平时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尤其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适当户外活动,可以获取充足的阳光照射,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从而改善钙磷的吸收,提高骨密度。其次,合理的膳食。饮食要荤素搭配,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避免偏食,挑食等情况。尽量减少对钙磷吸收有影响的食物,比如浓茶、咖啡或者碳酸类饮料,这些饮品都不利于骨量增长。最后,要有合理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不熬夜,尽量进行户外活动等。综上所述,合理的运动、平衡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改善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02:21
骨质疏松检查什么
骨质疏松首先要做骨密度检查。临床中常用的是双能X线检测吸收法,基本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要针对于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检查,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差别较大,做完骨密度检查后,还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碱性磷酸酶等。一般原发性骨质疏松,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都正常。如果有异常,要更进一步检查,比如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维生素D水平、M蛋白的鉴定,甚至还要查皮质醇水平,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还应该拍腰椎片,以发现有没有压缩性椎体骨折,初步判断骨折的程度。有些老年有骨折,不一定在临床上有明显表现,可能仅仅表现身高变矮,所以在发现骨质疏松后,不要忘了给病人拍片。
科学补钙其实很简单
健康强壮的骨骼、肌肉以及心脏和神经的高效、正常运转都离不开钙。保证一日三餐钙的摄取。如果缺钙,要服用钙补充剂。我敢肯定,病人对我提到牛奶的次数,比我让孩子们喝牛奶的次数还多。原则上说,喝奶是很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