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0-07-0956336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可治好,一般应用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一、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治好吗
绝大数分泌性中耳炎可治好,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决定治疗时间。不同程度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人经过治疗之后都会有改善,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菌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大多数人群在经过治疗之后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二、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一般分泌性中耳炎应用药物治疗,急性期可短期口服或静脉输入抗生素类药物,还可用鼻腔收缩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还可口服黏液促排剂。必要时短期内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轻中耳鼓室的变态炎性反应。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手术、鼓膜切开手术。
相关推荐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可以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了家族遗传和居住环境不良,其中家族遗传更为常见。疾病因素主要是咽鼓管堵塞或病菌感染,咽鼓管堵塞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如鼻咽炎或慢性鼻窦炎。感染在早期不及时控制的话,后续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比较严重的,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如果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治疗的难度会加大,而且患者的听力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严重了会直接导致耳聋。除此之外,这种疾病也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单侧耳朵闷塞感怎么办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61/oYYBAF5Hyb-AEuO-AAKpbInPfuk37.jpeg)
单侧耳朵闷塞感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询问病史,要做耳内窥镜的检查以及听力学的检查,那么明确耳部的基本的情况,明确给予一个疾病的诊断,这样才便于我们的治疗。第2个我们根据这种症状,我们最常见的是见于咽鼓管堵塞所导致的分泌性的中耳炎,那么我们针对这种疾病的,我们可以鼻喷达芬霖、可以口服抗生素、激素以及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咽鼓管堵塞这种情况最常见。其次还有一些外耳道的情况,比如外道的耵聍栓塞,尤其是栓塞的耵聍遇水膨胀之后,它的耳部闷塞感的感觉更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得直接到医院将栓塞的耵聍取出就可以了,一般无需特殊用药,如果有继发感染的可以给予局部抗生素滴耳液的治疗。总而言之,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发烧耳朵疼怎么办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97/o4YBAF8pFeCALElfAAOSrzOICO462.jpeg)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咽鼓管堵塞所导致的,临床治疗分为两大块:一个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我们主要的鼻喷一些收敛粘膜血管的药物如达芬霖,内舒拿也可以使用,同时口服抗生素、激素药物,主要的是激素,激素能减轻咽鼓管粘膜的水肿,通畅咽鼓管,还可以同时使用欧龙马这些药物,它促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腔的分泌的液体排泄出来。这些药物的治疗,我们一般的要至少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然后观察病情1~3个月,甚至3~6个月,如果患者病情不能改善,听力下降明显,我们就要考虑一下,通过手术的治疗方法。目前通过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鼓室的置管,一种就是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导致咽鼓管堵塞分泌性中耳炎比如儿童患者腺样体肥大,那么我们要进行腺样体肥大的摘除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C6/o4YBAF5ObauAWTwdAALJn-UVB4k20.jpeg)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观察鼓膜、听力检测或者是声导抗检查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要观察患者的鼓膜,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一个内陷状态,向里塌陷。同时鼓膜会呈现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或者琥珀色。正常的鼓膜是一种半透明瓷白色,当液体还不是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透过鼓膜看液平面,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如果液体非常多,鼓膜反而可能是向外膨隆。4岁以下的没法做听力检查,而听力检测是必须的检查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曲线。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能够配合,能够理解检查要求,可以加做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0E/ooYBAF5OYPWAdG1TAAH4_MFGE9w60.jpeg)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6A/oYYBAF5OYPWABWVUAAH0OnTyWpU35.jpeg)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0E/ooYBAF5OYPWACcBUAAIJ-Qr6Txo07.jpeg)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C6/o4YBAF5OYPWAN-qEAAIh0y2FiFY95.jpeg)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C6/o4YBAF5OYPaADEvIAAICnhYfYoA18.jpeg)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现如今有很多人的身体都发作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而目前在医学上检测人体是否发作该疾病以及病情轻重程度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经常被使用的为鼓气耳镜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同时人们也可以考虑声导抗测试法,鼓膜穿刺法以及鼻咽镜检查等其他的检测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来看分泌性中耳炎是极普遍的,该病会给患者耳部带来伤害,影响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大家应当将分泌性中耳炎关注起来,特别是要将该病的危害认识透彻,生活中需要远离该病的危害,耳部发病之后必须要积极治疗,才可以降低危害性。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国外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