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儿童测听力挂什么科

发布时间:2020-07-1065159次浏览

儿童测听力若14岁以下可选儿科就诊,若年龄超过14岁,可选择五官科或神经科就诊,出现听力异常症状应及时治疗。
  儿童测试听力,年龄在14岁以下,可选儿科。若因耳朵外伤或噪音所致,可选择五官科。另外因感冒导致中耳炎,严重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此时需选择神经科。
  听力测试包括耳声发射法、快速脑干诱发电位法等,临床常使用粗声测听、纯音扬声测听、条件定向反应测听、游戏测听、电反应测听等。听力测试结果异常的,可进一步进行耳朵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检查等,明确听力异常具体原因。

相关推荐

听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听神经受损是否可以恢复,取决于原发病因。听神经受伤,如果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神经水肿、血肿现象,在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听神经就能够恢复到正常。如果是内听道骨折,直接伤害到神经,导致神经系统持续性的受压,恢复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如果是由于药物导致听神经受损,是没有办法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听神经受损时,还应该立即到当地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检查,能够明确的判断患者的原发病因之后,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或者是手术的方式做治疗,才能够改善神经受损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0

72944次收听

新生儿听力不好原因是什么
听力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60%以上新生儿听力问题,都是遗传因素导致,遗传因素包括多种遗传方式。第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父母一方有,孩子才会有,每一代都会有的情况,多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0%以上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听力都正常,但是父母都携带了一个有问题基因,并把有问题的基因传给孩子,孩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及两条染色体上都出现问题。第二、性染色体遗传,如X连锁遗传,X染色体的基因有问题,可能导致听力也有问题,与Y染色体相关的基因,也能导致耳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线粒体母系遗传,细胞里的遗传物质,也可通过妈妈直接传给孩子。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在怀孕期间感染、滥用药物,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的感染,都可致听觉器官发育不好。很多药物具有耳毒性,如果使用这些药物,会影响孩子听力,成为药物性耳聋。还有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可影响听力,例如噪音等。常见听障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史,有先天性或遗传性的感音性听障,有子宫内感染病史、先天性梅毒等。第三、高胆红素,胆红素超过或达到换血临界值。第四、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之上的早产儿。第五、曾经得过细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第六、颅面部有畸形的患者。第七、围产儿,围产时期或新生儿期有严重的缺氧病史,例如持续的胎儿肺动脉高压。第八、出生时有窒息。第九、使用过潜在的耳毒性药物超过5天。第十、气管插管超过10天,这部分孩子都是高危的人群,都要做好听力的筛查。
语音时长 02:32

2020-02-21

59879次收听

02:06
新生儿听力筛查多久出结果
听力筛查在一般情况下,当场是有结果的,大概需要10分钟。出生的时候做耳声发射,但是单纯的耳声发射引出并不能说明听力完全正常。比如蜗后的病变,像听神经病变,耳声发射不正常,也只能说明耳蜗外毛细胞到外耳道的通道有问题,一般需要42天再复查,也就是重新要复查一次,如果还没有通过的话,三个月时候要做出诊断性的检查。因为听力筛查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复查都没有通过的话,可以进行听力学的检测,以排除筛查结果假阳性和是否有永久性的听力丧失。
03:08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可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的干预,提高听力和语言的功能,使其成长后不会被社会所隔绝。正常的语言及身心的发展,在听力筛查没有普及之前,一部分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错过了言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很难通过常行为来判断听力情况,即使对外界的强刺激有转头的反应,也不代表双耳听力一定正常,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语学习能力。
如何预防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严重的影响语言的发育,也影响智力、心理和精神神经方面的发育,它给机体带来的障碍是多元性的,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早期的治疗,以及婴儿时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胎儿听力什么时候形成
每个孕妇的怀孕状况都不相同,但是大部分胎儿的内耳结构在16周时就形成了,从这个时候起,他们就可以听到了。24周时,耳蜗、鼓膜、听小骨以及其他重要的耳部结构就完全形成了。之后,胎儿就可以容易地听到母亲的心跳、呼吸、走路、运动、打嗝、消化蠕动的声音。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产伤、感染引起的听力障碍。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一旦出现听力障碍,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今后的听觉产生影响,所以了解原因非常重要,可以做好预防措施,其实引起听力障碍有很多原因,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和产妇感染有关,当然如果没有正确服用药物,也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失。
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宝宝第1次做听力筛查没通过,是很常见的现象,一般可以等42天之后再做一次。这个时候再做,就不会受外耳道堵塞的影响。如果第42天以后还没通过,就需要在宝宝达到5公斤时,复查一次,这个时候还没通过,就必须在半岁时佩戴助听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听力
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听力损失:首先,要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在备孕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污染的接触、放射性物体的接触,有一个良好的孕育孩子过程,从源头上控制听力障碍的出现;对于整个群体,需要注意避免噪声接触,反复长时间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失;另外,还要注意目前娱乐性噪声的损害和污染非常严重,比如持续戴着耳机听音乐,甚至在地铁或者其他比较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听音乐,都会造成听力的损失;另外,注意用药,对一些耳毒性的药物,要尽可能避免。
语音时长 01:20

2018-09-21

59476次收听

宝宝可不可以乘飞机
一般在宝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乘坐飞机,但是不建议他乘坐长途飞机;但是如果当宝宝处于一种中耳异常的状态,比如鼻塞、鼻堵,或者是在感冒的情况下,他的中耳通气功能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比较不建议孩子乘坐飞机。如果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孩子一定要乘坐飞机,建议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也就是在气压骤变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给孩子喝一些水或者吃一些东西,让他通过吞咽的过程,使中耳内外大气压达到平衡,以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是航空性中耳炎,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处于一种哭泣状态,因为通过哭和打哈欠或者吞咽的过程,都可以有效的开放咽鼓管,使中耳功能达到相对良好的状况,来保证他在乘坐飞机过程中,中耳状态良好,身体状况良好。
语音时长 01:34

2018-09-21

51220次收听

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进行积极治疗,改善中耳功能状况;在中耳炎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良好的聆听环境。因为在中耳炎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传导性的听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听力状况,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相对好的聆听环境,以便他有效地接受外界声音。相对好的聆听环境,包括面对面的交流,也就是尽量面对面跟孩子进行交流,有可能适当的提高音量,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效地获得外界声音;同时要避免其他疾病的出现,要远离一些二手烟的污染,这样给孩子良好的恢复环境。此外要注意,反复性发作的中耳炎,如果持续三个月以上,有可能会变性,变成慢性的中耳炎,对患者的治疗就会更难,而且引起后续听力障碍的可能性也更高。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21

50822次收听

01:52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护听力:第一,要注意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第二,母亲在备孕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减少对污染物的接触,或者是对于放射性物体的接触。通过良好的孕育孩子的过程,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听力障碍情况的出现;第三,对于整个群体来讲,需要注意避免经常对噪声环境的接触。因为如果人反复长时间地处于噪声的环境当中,就可以对听力功能造成损失,可以导致听力下降等情况的出现;第四,要注意娱乐性噪声的损害和污染,也可以非常严重。比如当人们持续戴耳机听音乐,甚至是在地铁或者其他比较嘈杂的环境当中,长时间地听音乐的时候,就都会造成听力的损失;第五,一定要注意正确用药,对于一些耳毒性的药物,就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种类型的药物。
02:07
宝宝可以乘飞机吗
在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乘坐飞机,不建议婴儿乘坐长途的飞机。当宝宝处于中耳功能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比如宝宝出现鼻塞、鼻堵的症状,或者是在宝宝发生感冒的情况下,中耳的通气功能不好,就不建议孩子乘坐飞机。如果是属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孩子一定要乘坐飞机,建议在飞机起飞以及降落的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气压骤变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喝一些水或者是给孩子吃一些东西。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吞咽的动作,使中耳内外的大气压达到平衡的状态,以避免孩子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处于哭泣的状态。因为孩子可以通过哭、打哈欠,或者是吞咽的过程,能够有效的开放咽鼓管,可以使孩子的中耳功能,达到相对良好的状况。
02:04
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患者需要对中耳炎,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从而可以改善患者中耳功能状况;第二,在对孩子的中耳炎,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家长需要注意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聆听环境,以便于孩子能够有效地接收外界的声音。因为患有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一些传导性的听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听力状况。相对好的聆听环境,包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也就是尽量保持面对面地跟孩子进行交流,而且可以适当提高自身的音量,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效地获得外界的声音。同时,要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出现,要让孩子远离二手烟污染,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此外,一定要注意反复性发作的中耳炎,一旦孩子出现中耳炎,就应该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