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气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8-2861262次浏览

很多朋友对于气胸这种疾病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这种病的危害性认识不是特别清楚,导致很多患者轻视这种病,不能积极治疗,给自己的病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么气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呢,下边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

气胸的危害有:

1、患者会因为一侧气胸而影响呼吸运动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2、由于气胸会导致纵膈的摆动而出现血液动力学的障碍,比如血压降低等。

3、长期的气胸会因为肺部受压而不张,从而影响呼吸运动。

4、严重的张力性气胸可以引发急性呼吸衰竭影响生命。

5、另外气胸还可能并发液气胸、支气管胸膜瘘。不及时治疗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从医学角度来说治疗气胸有很多办法,比如西医治疗手术或茶馆治疗,但是大家对于这类的疾病还是比较害怕的,因为此类病症导致死亡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一旦在医院治疗确诊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感到困惑。

气胸致死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患上气胸的朋友不用过分的担心。如果患上气胸这种疾病只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就好了,不需要过分担心什么,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疾病还是会复发的。患者治愈后切忌忌烟忌酒,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相关推荐

03:14
左胸口为什么会一阵阵刺痛
当左侧胸口出现局部疼痛时,应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比如炎症性疼痛。如果炎症较重,还可出现全身发热现象。当出现炎症性疼痛时,应当积极的进行控制炎症治疗,包括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对脓肿予以切开引流,甚至放一些引流条、引流管等,加快脓性分泌物的排出。当然,左侧胸口及深方至心脏和肺脏出现局部疼痛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憋气、大汗或濒死感。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积极到医院就诊,可通过超声、CT、胸片、心电图等,来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气胸,是否有冠心病。
浅谈气胸的知识概述
大多数人对于气胸可能不是特别熟悉,这就导致患者朋友不能积极有效治疗这种病,长时间下来耽误了病情的治疗,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下边给大家浅谈气胸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有效预防气胸
众所周知,疾病的预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只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得到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气胸是临床上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危害比较大,那么,如何有效预防气胸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气胸久拖不治危害大
患上气胸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对症治疗,千万不可因为各种原因而耽误治疗,结果加重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要知道气胸久拖不治危害大得很,接下来就让大家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气胸的诊断要点与方法
气胸患者长期不当的治疗,或者初期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气胸,一直用错误的治疗方法,贻误了自己的病情,这是一件十分让人惋惜的事情,那么气胸的诊断要点与方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气胸较好的药物有哪些
气胸疾病的出现,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很多的人都会积极的去治疗这种疾病,但是在治疗的同时,患者都是非常盲目的,对于治疗气胸疾病的药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那么,气胸较好的药物有哪些?
气胸手术有什么风险
可以造成肋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可能会造成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果患者对麻药过敏,可造成患者过敏性休克,以及对机体损伤。气胸是指胸膜和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之为气胸。对气胸患者临床上处理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甚至开胸术或胸腔镜下激光破口切除术。对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他的并发症和风险是比较小的。对于造成气胸破口处持续漏气,经过胸膜腔引流,5天后被压缩的肺组织,仍未复张的患者,可以考虑开胸探查修补造成气胸的破口,或者是对于原发自发性气胸反复发作,可考虑开胸防止再次手术。以及可选用胸腔镜下激光破口激光切除术,激光胸膜下大泡消融术。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17

63719次收听

轻度气胸能自愈吗
气胸是指肺泡和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我们称之为气胸。对于一些首次发作肺萎限在20%以下,不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我们可以建议单纯卧床休息。每日可吸收胸膜腔内气体容积的1。25%。绝对卧床休息要尽量少讲话,使肺活量减少,有利于气体吸收。如果有条件的可给予供氧。因为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动脉血氮浓度促使氮中气体由胸腔向血中转移,加速气胸好转。对于咳嗽剧烈的,我们可以给予镇咳药口服;精神过度紧张的可用安定;便秘者可给予乳果糖等通便;合并感染的,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经卧床休息吸氧处理而很快痊愈,若病情不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则需复查x胸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对于肺压缩20%的或小于20%的轻症患者可经卧床休息,吸氧很快痊愈。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17

58874次收听

气胸手术安全吗
气胸手术通常情况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大,一般状态差,手术也会有一定的风险,手术时会出现麻醉风险,手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气胸手术主要包括排气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排气治疗包括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是气胸的常用方法。外科手术适用于内科保守治疗失败或者复发性气胸、双侧气胸、血气胸或合并巨大肺大泡,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修补破裂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达到避免气体继续向胸腔里积聚,预防气胸复发的目的,还可以利用胸腔镜行微创手术,外科手术可以消除肺的破口,有可以从根本上处理原发病灶,如肺大泡、结核穿孔、支气管胸膜瘘等或通过手术确保胸膜固定。所以外科手术是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复发的最有效措施。还可以在支气管镜下封堵治疗,就是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下气囊探查及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封堵住通往破损的支气管达到治疗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47

2020-02-10

60090次收听

自发性气胸需要手术吗
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气胸可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患者无肺部疾病基础,继发性气胸是肺部疾病的并发症,常见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的治疗目的包括去除胸膜腔内气体,减少复发。治疗方法包括观察,吸氧,细针穿刺术,胸腔引流术,胸腔置管+硬化剂及开胸术。抽气减压促进肺尽早复张是气胸急症处理的关键,抽气指征为肺压缩>20%的闭合气胸,尤其肺功能差的肺气肿患者。在穿刺抽气无效时可考虑胸腔置管引流,可在引流后胸膜腔内注入黏连剂,对于胸膜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膜破口不闭合,肺组织复张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胸腔镜下激光消融及胸膜腔黏连术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0:00

2020-02-10

55603次收听

02:18
肺穿孔怎么治疗
肺穿孔,在临床上叫做气胸,得了气胸,建议到医院就诊,先照胸片,如果肺被压缩在20%范围之内,建议患者一定要绝对卧床,吸氧,观察吸收情况。如果吸收不良,或者气胸扩大,要接受治疗,包括胸膜腔的抽气治疗,下闭式引流和外科治疗。一、胸膜腔的抽气治疗。如果抽气治疗缓解不了,采用下闭式引流,肺完全复张,会把引流管夹闭,观察24到48小时,如果肺复张完整,就可以拔出引流管了。二、负压吸引治疗无效的,反复复发型的气胸,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反复的气胸发作,要进行胸外科行胸膜粘连术;针对肺大泡,有气胸风险的,也可以做胸腔镜的治疗。
气胸可以自愈吗
对于程度较轻的、少量的气胸,可通过保守治疗自愈。比如肺压缩只有10%、20%左右。气胸的原因是肺表面有破口,自己愈合不再漏气,通过身体的休息,气体的吸收,进行自愈。但如果肺的破口没有愈合,或愈合很慢,治疗时,气体边吸收边往外排出,反复,肺始终在漏气,通过自身愈合很难恢复,导致患者需要很长时间戴排气管,三天或一周还在漏气,这样的气胸愈合会很慢,甚至自己无法愈合。建议微创手术,找到漏气的地方,薄弱点,加固缝合或切除掉,通过手术的方式彻底治愈。尤其对于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愈合很慢,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20

57127次收听

02:05
气胸手术后会复发吗
患者发现气胸后,到医院做胸腔放置引流管手术,治标不治本。只是单纯的解决气胸排气的手术,其根本原因尚未得到根治,肺上的肺大泡依然存在。所以,只有通过手术,找到并切除肺大泡,才能达到根治气胸的效果。比如气胸的微创手术,可通过很小的切口,在一公分到两公分左右,甚至在局麻状态下,将肺大泡切除掉。通过根治性的手术治疗,肺大泡气胸复发的可能性非常低,大约在1%左右。但仅通过排气气胸的手术,术后的复发率极高,而术后第二次气胸、第三次气胸的发生可能会更高。
02:05
气胸的并发症及治疗
气胸出现呼吸衰竭或休克的症状,排气、减压、释放高压气体。出现胸腔内出血应及时抢救。一、张力性气胸会压迫肺、心脏和纵膈,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呼吸衰竭或休克的症状,是气胸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张力性气胸时,需迅速排气、减压、释放高压气体,保证自身安全。二、气胸会有胸腔的粘连带,发作时会撕脱粘连带血管,造成胸腔内出血,严重时,可出现贫血、休克等现象,需立刻到医院进行输液、输血、急诊手术抢救。对于术后或手术时,气胸的并发症主要也是出血,以及呼吸衰竭的问题。
02:06
气胸的危害有哪些
气胸的危害有肺功能下降,胸腔出血,呼吸衰竭等。一、气胸一侧无法呼吸,肺功能下降,导致胸闷、气短、气不够用,如果患者年龄较高,有肺气肿、哮喘的病史,需及时到医院吸氧,排气。二、伴发血胸,气胸有时形成粘连带,肺萎缩后撕脱粘连带的血管,造成胸腔内出血,引发失血休克、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现象。三、特殊职业或特殊环境下,因压力不同于正常大气压,一旦发生气胸,会很危险,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等,比如飞行员、潜水员,或身处高原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