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切除胆囊都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20-08-2858781次浏览

很多人在得了胆囊息肉并没有对这种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都认为这是一种小毛病,有些人甚至连治疗都不去,最后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那么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听胆囊疾病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危害:

1、胆囊息肉患者最为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腹部饱胀,一些人吃了食物以后不太容易消化,还有一些患者的右上腹部会有疼痛感,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的症状。如果您不及时去医院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

2、部分胆囊息肉患者都是同时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如果胆囊炎发作的话,会使得这些疾病的症状更加明显,死亡率增加。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的症状可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患者是非常难受的,腹部疼得是坐立不安。所以,这也是由于胆囊息肉的危害所致。

看来胆囊息肉对人们身体的危害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多,希望大家在得了胆囊息肉以后一定要及早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对自己的身体出现上面的危害,这样麻烦就大了。只要胆囊息肉患者及早去医院接受治疗,还是可以避免出现这些危害的,及早康复您就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了。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能否根治
胆囊息肉能否根治?到目前为止尚无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完全消退,因此打针或者吃药是不能彻底治愈胆囊息肉的,对于胆囊息肉患者来说,现在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息肉,严重者甚至需要摘除整个胆囊。
胆囊息肉应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可以延缓胆囊息肉生长,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在治疗时应辨证施治。根据胆囊息肉的证候,一般可将胆囊息肉分为四型,即肝胆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血瘀内阻型和肝肾阴虚型。
用药能治疗胆囊息肉吗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那么患上了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区别
胆结石和胆囊息肉都是胆囊良性病变,且早期症状大多相似,很多患者容易把胆囊息肉和胆结石混淆,通常需要经过超声检查方可将区别二者。因此患者朋友如出现类似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切莫延误时机。
慢性胆囊息肉能治愈吗
胆囊息肉这疾病,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不讲究个人的饮食习惯,经常暴饮暴食,这种疾病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导致癌变,有些人怕这种疾病不能治愈,那么慢性胆囊息肉能治愈吗?
02:41
如何确定胆囊息肉的分期
胆囊息肉在医学上没有像肿瘤一样严格分期,目前临床检查是通过胆囊息肉生长部位、形态、血供、大小判断是否接近治疗需求。如果胆囊息肉比较靠近胆囊管开口处,可能像结石一样形成梗阻、造成疼痛,这种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息肉比较大,或者短期内生长速度快,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息肉超过一厘米,有可能进入易癌变期。如果胆囊息肉出现了宽基底,也就是胆囊壁局部有所增厚,或者息肉从B超上看有异常的血流,这种情况下,癌前病变可能性加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吃哪种药好
可以吃一些熊去氧胆酸类消除胆汁淤积,利胆的一类药物,来逆转这些胆固醇性息肉。也可通过饮食习惯的调整,减少胆固醇类的药物的摄入。对于腺瘤性息肉,真性息肉,这类息肉主要的危害是潜在癌变的风险,吃药对息肉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吃任何保健药或相关增加免疫功能药都不能抑制或者阻断癌变的风险。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类息肉多半会不断地变大,细胞异型性增加,癌变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并不能靠吃药解决的。比较常见是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息肉是因胆固醇代谢的一种异常,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粘膜上导致的一种息肉。息肉其实真正的不是肉,里面并没有有形的细胞成分,是一些胆固醇的结晶。这类息肉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控制。胆囊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类胆囊的良性疾病,多半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数人B超检查后发现。对于如何处理与治疗,更多的要弄清楚息肉的性质。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8

57757次收听

患了胆囊息肉算是严重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查体的时候会发现胆囊息肉,那么由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不具有癌变的风险,只是胆固醇在胆囊壁的结晶,因此呢,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并不严重,只需要控制饮食当中胆固醇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定期检查,注意维护胆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干预的或者是警惕的胆囊息肉,是指那些容易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往往为单发,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附着的胆囊壁有可能会出现增厚,碰到这种情况的腺瘤性息肉;一旦达到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以减少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21

63089次收听

03:09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胆囊息肉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另外一类是腺瘤性质的息肉。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和人体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的功能密切相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时,胆固醇会从胆汁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形成了最常见到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随着胆固醇结晶的不断增加并积累,息肉就会越来越大。腺瘤性质的息肉是由于胆囊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的,但是这种增生是良性的。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性息肉有的时候可以合并存在成为混合性息肉。不管是哪一种性质的息肉,都不需要太过紧张,定期复诊,当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听从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02:55
如何预防胆囊息肉
多数的胆囊息肉是没有症状的或者胆囊息肉表现出来的是一些慢性胆囊炎的不典型的轻微的症状,所以很多的胆囊息肉案例都是在健康体检做腹部B超的时候发现的,关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要看胆囊息肉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要看息肉的大小,也要看息肉的数目多少,一般认为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的时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胆固醇性质的息肉主要是因为胆固醇成分在胆汁中过高,这有几种形成原因,比如病人的肝脏代谢不良,高脂高油高盐饮食的饮食习惯,导致高脂血症,会使胆固醇比例升高,形成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胆囊上皮的良性增生造成的,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只要息肉大于一公分,通常来讲就是有手术指征的,要及时治疗,否则发生胆囊癌和息肉恶变的几率会大大地增加。
02:50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办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把胆囊息肉进行一个区分,胆囊息肉直径在一厘米以下,是不需要做任何治疗的,只需要定期进行一个随访观察,包括半年左右做一次B超。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情况,还是需要尽早的进行一个外科手术的干预,也就是进行一个腹腔镜的一个胆囊切除,切除后的息肉一定要做病理的一个化验。对于术前明确怀疑已经有息肉恶变的情况,在手术当中送一个快速的冰冻病理,然后排除已经癌变的这种可能性,胆囊息肉一旦癌变,不止要切除胆囊,还要进行一个胆囊床的肝组织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的一个清扫,来减少胆囊癌以后这种复发的一个概率。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来说,肯定还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它的药物,包括物理治疗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让胆囊息肉去消失,对于直径不到一公分的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建议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访观察,在观察中,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趋势。
02:53
胆囊息肉严重吗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又分为良性肿瘤息肉和恶性肿瘤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胆囊腺瘤样病变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风险。而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不会发生癌变。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与十毫米,完全没有症状,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则可以观察,可不进行手术治疗。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固醇性的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那种息肉是比较多的。一般胆囊息肉是多发性的,超声报告提示多发性的息肉样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它可能会逐渐增大。但是有的病人是腺瘤性息肉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的炎性息肉,就不太好鉴别的这种息肉样变。如果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它可能会表现为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者不规律性的右上腹不适;有的病人也不觉得疼,但是他会经常呕吐;有的这种胆囊炎还会有右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是很典型。病人经常表现为胃部不适,即剑突下的疼痛,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如果合并胆囊息肉样变,又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在不断增大,一般建议病人进行积极的药物或者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1

2019-01-14

62471次收听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建议观察,少数情况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1、对于息肉位置特殊的患者,会更积极一些,要选择手术治疗。2、对于息肉生长迅速、较大的患者,考虑继发癌变的可能性较高,会考虑要早期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0:53

2018-09-21

49659次收听

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检查
胆囊息肉应该做彩超,ct,核磁,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胆囊息肉需要做的检查第一个术前的诊断,诊断胆囊息肉术前需要做彩超,需要做根据彩超的情况而定。彩超主要了解的问题是息肉的大小、形态、活动度以及位置,如果大小、形态有恶变倾向的话,建议做一个增强的ct或者核磁来借鉴的判断这个息肉的良恶性的程度,这是术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
语音时长 01:13

2018-09-14

6383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