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护理老年人痴呆症

发布时间:2020-08-2866425次浏览

老年痴呆是一种在老年人身上发生的一种神经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产生以后,对于患者的刺激很大的,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怎样护理老年人痴呆症应该抓紧时间进行。

老年痴呆护理比治疗更重要。家庭护理应着重注意:

1.病人常常生活自理的不好。家人应当督促、帮助痴呆病人日常梳洗、饮食和大小便等。

2. 适合时令随时为老人增减衣服被褥,病人常常不知道冷暖。

3.病人居室应固定、设施简单、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门槛、地毯等障碍,地面防滑,床边最好有护栏,房间安有夜用小灯,防止跌伤。

4.老人日常生活用品要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刀剪、药品收藏好,煤气、电源开关要有安全装置。

5. 因为智力不好,病人常常做出不恰当事情、令人尴尬,家人不要训斥,要转移老人注意力、关心且有耐心,多加安慰、鼓励,使老人心境愉快。

6. 老人外出易迷路,可以备小卡片放老人衣袋写上电话号码,或者在衣服上写上联系电话等,以便病人后走失后与家属联系。

7.痴呆老人珍藏废纸、脏袋,不要训斥病人或者嘲笑病人,可偷偷将它们扔掉,病人往往已经忘记,不会追究。如果病人追究,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即可。要注意存放好家庭的贵重物品,以免被老人扔掉或丢失。

8. 痴呆老人睡眠常日夜颠倒,影响家属休息,可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由医生决定给老人恰当服药助眠。不恰当的药物会导致病人出现谵妄状态,更加麻烦。

相关推荐

头脑笨反应慢处理办法
如果自幼便存在头脑笨、反应慢,属于智力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先看是否有先天性的影响智力发育的器质性疾病。如果没有可能是和智商活动低有关系,只能说明孩子不聪明。如果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突然出现头脑笨、反应慢,应考虑有没有脑子器质性疾病导致脑功能出现障碍。首先要考虑有没有脑炎,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另外还要考虑有没有脑部肿瘤上的改变,如脑子长肿瘤,还有一些神经精神方面改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有营养不良性疾病。另外抑郁症也会导致头脑笨、反应慢。针对这种不同疾病加以不同治疗。
语音时长 02:57

2021-09-29

87178次收听

什么是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症和以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症状,该病发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作为神经病变性疾病之一。目前也尚无具体的方法能够治愈该病,主要通过早期识别和诊断,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控制症状,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患者的寿命,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有氧功能锻炼,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以及照料者的关怀等等,路易体痴呆的患者可以出现营养不良,褥疮,肺部感染,瘫痪,摔伤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严重的威胁生命健康,因此,针对患者的家庭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20

89993次收听

老年痴呆症遗传吗
老年痴呆症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记忆力减退,很多时候患者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都没有任何记忆,有的时候经常闹笑话,但是如果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了走失或者是忘记关煤气等,那么危害可就大了,那老年痴呆症遗传吗?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
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无论睡经常睡觉,还是总是缺少睡眠,都有可能导致脑部退化,从而导致老年痴呆出现,专家指出,现在有一些中成药,可以帮助我们远离老年痴呆,我们要多尝试这些药物,远离老年痴呆,下面就是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介绍。
患精神痴呆怎么办
精神痴呆是一种不可逆转疾病,手术治愈不了,也没有好的特效药。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和改善病情,精神痴呆的发病就是大脑长期缺氧引起的,精神痴呆不仅给患有精神痴呆的病人带来巨大的病痛折磨,到最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严重的还会使病人致残甚至是死亡,那么不幸患精神痴呆怎么办呢?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呢?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由于老年痴呆早期病症并不是很明显,导致很多人疏忽了该病,等症状明显的时候再去治疗就很困难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表现。
什么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说起老年痴呆症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应该听说过,老年痴呆症就是发生在老年阶段的一种大脑疾病,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会让老年人逐渐失去自理能力,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痴呆综合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痴呆综合征引起的原因非常多,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麻痹性痴呆、额颞痴呆、皮克氏病等都会引起痴呆,它是一个综合征,原因不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患者出现痴呆综合征时必须要引起重视,一定要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进行痴呆量表等相关的量本评估,并进行头颅核磁、脑电图等相关的检查,等诊断明确了以后必须要积极的治疗。血管炎痴呆以积极预防脑血管病为主,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应用脑保护剂或者脑细胞的活化剂等药物,麻痹性痴呆要进行积极的青霉素的驱霉治疗,以延缓患者痴呆的脚步,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保障。痴呆综合征患者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更多的护理,以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语音时长 02:17

2020-02-24

57074次收听

03:03
痴呆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痴呆的症状跟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痴呆一般分为三型,包括轻、中、重三度。轻度痴呆患者,发病的1-3年,症状比较轻微,主要是近记忆力减退,表现为丢三落四。逐渐加重时会出现一些社交问题,视空间的问题等。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加重,可以出现行为、性格等改变。到了中度,一般是五年左右,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近和远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性格改变,变得易怒、暴躁、敏感、多疑等,社交能力、计算能力、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明显下降。到了重度,一般8-12年时,患者记忆力基本上不会保存,会出现废用性肌萎缩、恶液质状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者褥疮等并发症,最终引起死亡。
03:02
痴呆的危害有哪些
痴呆患者会出现行为、记忆、认知、社交等能力的下降,危害较大。一、患者由于近记忆力下降,出现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下降,导致走失甚至交通意外。二、因为患者心理上出现焦虑、抑郁、精神问题,比如打人、骂人、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会危及到家属的生命或者人身安全。三、由于患者情绪、行为问题,会影响血压、血糖、血脂等,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而加重痴呆,形成恶性循环。四、痴呆患者饮食出现问题,使得电解质紊乱或变得消瘦,出现负氮平衡,最终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生痴呆,建议患者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03:03
痴呆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症
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同时患者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甚至会并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问题。患者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会出现卧床并发症,比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褥疮,长期营养不良而出现的恶液质、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当患者出现轻度的记忆减退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进行痴呆量表、精神量表、日常行为能力评估量表等检查,发现问题后可以应用一些保护脑血管的药物干预治疗。进入痴呆综合症的中期,可以应用对症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卧床,必须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卧床并发症,同时加强营养。
03:11
痴呆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痴呆综合征引起的原因非常多,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麻痹性痴呆、额颞痴呆、皮克氏病等都会引起痴呆。原因不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患者出现痴呆综合征时必须要引起患者或者家属的重视,一定要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进行痴呆量表等相关的量本评估,并进行头颅核磁、脑电图等相关的检查,等诊断明确了以后必须要积极的治疗。血管性痴呆以积极预防脑血管病为主,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应用脑保护剂或者脑细胞的活化剂等药物,麻痹性痴呆要进行积极的青霉素的驱霉治疗,以延缓患者痴呆的脚步,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保障。痴呆综合征患者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更多的护理,以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痴呆
人的大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而脑皮质是精神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大脑的前半部分是负责学习、记忆、情感、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区域。人的大脑大约有141亿个神经细胞,而成年后每天约死亡10万个。衰老的时候,大脑细胞可减少10%到20%,甚至有的达到30%。老年人脑细胞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脑细胞死亡的增加,形成脑皮质的萎缩,重量减轻,老年性痴呆患者较同龄人,脑的重量减轻约40%到50%。脑细胞的减少已可达到40%到50%。脑萎缩呈弥漫性,而且以额叶最为明显。由此可见大脑皮质的萎缩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真正的发病机制,目前从这个研究来看也不是十分清楚的。
语音时长 01:37

2018-12-13

59413次收听

痴呆病人有什么症状
痴呆的定义是:过去智力正常,但后天智力下降,包括记忆、计算、言语、推理、思维等能力全面下降,从而导致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下降。比如日常生活中容易忘记事情、丢东西,就是记忆力的下降。比如对数字、钱的数目常常弄错,就是计算能力下降。
语音时长 02:36

2018-09-13

61899次收听

03:34
痴呆病人有哪些精神行为症状
痴呆病人尤其是记忆,会出现下降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无法理解,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压力。比如会出现昼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或者可出现易怒、脾气暴躁的精神行为症状,而且容易发脾气。严重时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的精神行为症状,幻想不存在的东西。对这种情况,要及时治疗。另外,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还包括抑郁、焦虑、情感高涨、情感淡漠、异常运动行为以及进食障碍等。一般来说,情感高涨的痴呆病人,常表现为异常高兴、满足感、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可以给人以幼稚、不协调的印象。对于这种情况,要尊重患者,不要强行制止,要耐心倾听。可适时调整环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和行为。也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下象棋、读报纸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