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区分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发布时间:2018-03-3061281次浏览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区分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比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脉浮紧。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季节,如春季、初夏和初秋等,是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舌红、脉数(即脉搏跳动较快)。一般来说,在秋冬季节,小孩的感冒大多数是风寒的,即感受了风寒侵袭了,所以这一段时间要当风寒感冒来治;当在夏季,一般容易是风热感冒,即外感风热。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也许很好区分,但是不管是哪种感冒都能让人难受好几天。有些人明知是风热感冒却用了风寒感冒的药物,感冒就更严重了。专家教我们如何区分风寒感冒药和风热感冒药的方法。

一般来说,在秋冬季节,小孩的感冒大多数是风寒的,即感受了风寒侵袭了,所以这一段时间要当风寒感冒来治;当在夏季,一般容易是风热感冒,即外感风热。在各种环境因素中,除温度以外,目前对感冒病毒影响最大的是湿度的作用。流行性感冒病毒在空气干燥时,可生存较长时间。也容易发展成肺炎等严重疾病。如果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有恶化的的情况,请立即就医检查。

相关推荐

02:38
风热感冒药几大常用药
风热感冒的表现,一个咳嗽、有黄痰,然后伴有明显的口干、口渴,或者有咽疼,伴有发热症状。中药根据患者风热的表现,有几个常用的风热感冒药。如果是风寒,最常用的药包括风热感冒颗粒、莲花清温、金花清感、银翘解毒,还有双黄连、清开灵等等。当然,感冒实际上是一个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体内产生与病毒相应的抗体,然后最后把病毒清除。所以,大多数的病毒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甲流、乙流如果诊断明确,可以用奥司他韦。一般的病毒感染在7天左右都是自愈的,所以症状如果比较轻,不用药物也能够缓解。
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感冒是一种轻度能自限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常见病原体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其中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最为常见。感冒治疗无特异性药物,我们一般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建议患者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对于患者发热,我们可以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患者如果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症状,我们可以口服点含片或口服感冒药治疗,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痰,我们可以用一点化痰止咳药。如果出现了黄色痰,说明合并了细菌感染,这时候我们可以加点抗感染药使用几天。通过以上处理之后,患者往往病情会明显好转,大概一周左右可治愈。
语音时长 01:27

2020-02-17

54484次收听

热伤风感冒的症状
热伤风也称为风热感冒。风热感冒顾名思义,是由于感受风邪和热邪两个因素,感受风邪以后人的表现就有头痛、鼻塞、怕风,这是一些受风的表现。感受热邪就会出现咽干、咽痛、喜欢喝水,甚至会出现面红潮热,分泌物是一些偏黄颜色的浓稠、稠厚的分泌物,鼻子、痰、汗液都是这种状态,这几组受风的症状跟受热的症状的临床表现加在一起就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患者表现有发热、头部胀痛、出汗、咳嗽、咳黄痰、喉咙痛、鼻子堵塞,流黄涕、口干舌燥、便秘等。治疗要以发汗解表,理肺通气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类的食物。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还有银翘解毒片或者颗粒,都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可以根据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治疗。
语音时长 01:22

2019-12-06

61109次收听

风热感冒会怕冷吗
怕冷的症状风寒和风热感冒均有,风寒感冒比较重,风热感冒比较轻。风热感冒是由于感受风邪和热邪两个因素,感受风邪的表现有头痛、鼻塞、怕风,这是受风的表现。感受热邪会出现咽干、咽痛、甚至会出现面红潮热的症状,分泌物偏黄、浓稠,鼻涕、痰、汗液都有,受风的症状跟受热的症状加在一起就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表现有发热、头部胀痛、出汗、咳嗽、咳黄痰、喉咙痛、鼻子堵塞,流黄涕、口干舌燥、便秘等。治疗要以发汗解表,理肺通气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类食物。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或者颗粒都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06

60394次收听

风热感冒会发烧吗
风热感冒会引起发烧。风热感冒是由于感受风邪和热邪两个因素,感受风邪以后人的表现就有头痛、鼻塞、怕风,这是一些受风的表现。感受热邪就会出现咽干、咽痛、喜欢喝水,甚至会出现面红潮热,分泌物是一些偏黄颜色的浓稠、稠厚的分泌物,鼻子、痰、汗液都是这种状态,这几组受风的症状跟受热的症状的临床表现加在一起就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患者表现有发热、头部胀痛、出汗、咳嗽、咳黄痰、喉咙痛、鼻子堵塞,流黄涕、口干舌燥、便秘等。治疗要以发汗解表,理肺通气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类的食物。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还有银翘解毒片或者颗粒,都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可以根据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治疗。
语音时长 01:24

2019-12-06

53719次收听

风热感冒食疗的方法
风热感冒患者在不发热或轻微发热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祛风清热,巧治感冒。桑菊薄荷饮一一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三花茶--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将三花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即可。清热解毒,降火养生,适用于防治热毒所致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桑叶枇杷粥--桑叶18克,枇杷叶10克,甘蔗100克,生茅根30克,薄荷6克,梗米60克。将上述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入梗米煮至米花粥稠。桑叶、茅根、薄荷清热生津,枇杷叶肃肺止咳,甘蔗、梗米生津益胃,适用于肺胃蕴热、外受风热的感冒病人。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06

57995次收听

02:07
热感跟寒感如何区分
热感和寒感就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区分:第一,季节,风寒感冒一般发生在冬季、秋季,是因为感受风寒之邪引起;风热的感冒一般发生在夏季、春季。第二,体表出汗情况,风寒感冒体表基本没有汗,体温不是非常高;风热感冒通常来说有汗。第三,鼻涕性状,风寒感冒可以有鼻塞,流清鼻涕,咳嗽有稀痰;风热感冒鼻塞,流鼻涕颜色一般为黄色。第四,舌苔,风寒感冒舌苔为白色,脉象紧、浮;风热感冒舌苔黄色,脉象数,还会伴有咽痛。
风热感冒吃什么食物好
风热感冒患者可以多吃,具有清热解暑以及泻热解毒等作用的蔬菜,可以帮助改善病症,具体可常吃苦瓜、冬瓜、莲藕、萝卜以及茼蒿等。另外,绿豆也可以发挥出清热解毒的食疗效果,患者可以经常熬制绿豆汤吃。
风热感冒解决方法
风热感冒治疗的最快方法,首先大家要做到多喝水,另外就是吃消炎药,再加上打点滴,这种方法的治疗是最快的,不过最好是不要在病情不太严重的时候打点滴,因为打点滴会降低免疫力。
风热感冒吃什么
风热感冒吃什么?很多人都以为得了感冒喝一些姜茶、鸡汤之类的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风热感冒治疗方式主要是以解毒清热为主,如果这时候喝姜茶、鸡汤会让病情加重,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五中适合风热感冒吃的食物。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感冒的情况,但是感冒会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情况,当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大家也可以不用担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病,必要时还得就医,大夫会给你专业的建议。
风热感冒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风热感冒也是常见的引发感冒的一种原因,这种感冒的发病主要是因为上火,患上了风热感冒主要的症状就是咽喉肿痛以及流黄鼻涕等等,还是比较好辨认的,只要阙东自己患有风热感冒就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进行缓解。
02:04
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指感冒加风热,多见于气候较热之时。常见症状有低热、怕风、咽喉疼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少痰,伴有口舌干燥,起疱疹等。部分患者人还会伴有大便干结、口臭等症状。高发人群为熬夜上火、工作紧张劳累的年轻人。
01:49
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治疗风热感冒的药非常非常的多,中成药可以说有几十个品种,像最常见的有清开灵口服液、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柴银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像莲花清温等等,还有很多个品种,这些中成药都可以买得到。临床常用的方剂,经典的中药方剂,最经典的叫银翘散。这是清代《温病条辨》的一张名方,叫银翘散,是我们最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就是用金银花、黄芩、连翘、石膏,这一类的药,然后来治疗风热感冒,根据病人的舌脉症状来加减治疗风热感冒,开具汤药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02:51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个就是恶寒。风热感冒,恶寒是没有的,只是有点怕风。而风寒感冒,恶寒很重,所谓恶寒就是指怕冷,穿很多衣服或者盖上被子,或者在那烤火,都不能解除寒冷的感觉,这叫恶寒,风寒感冒的恶寒非常重。第二个就是流鼻涕。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流的鼻涕像清水一样,鼻涕稀里哗啦控制不住,有的病人半天就用一卷手纸;风热感冒的特点是鼻塞,鼻涕是粘稠、黄色的鼻涕,没有清水样的鼻涕。第三个就是咽喉疼痛。风寒感冒没有咽喉疼痛,咽喉可以痒,但是不疼;风热感冒具有特备明显的咽喉疼痛,咽喉不力,这是风热之邪感受。风热之邪,往上走窜,容易侵入咽喉,融入肺。所以风热感冒有咽喉疼痛明显的特点。第四点是舌脉不通。风寒感冒的特点舌苔是白的,脉是浮而紧;风热感冒的特点,舌苔黄或黄腻,脉跳得很快。所以我们可以从恶寒、有没有咽喉疼痛、有没有流鼻涕的症状和舌脉来鉴别风寒和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