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怎样治未病

发布时间:2018-05-2863649次浏览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

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

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前者更为重要。

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药物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

“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

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

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7%~8%之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相关推荐

02:56
气血不足容易手脚冰凉怎么办
气血不足容易手脚冰凉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阿胶浆。此药以东阿阿胶补血,红参补气,以党参助红参补气,熟地黄助阿胶养血,山楂健胃消食,诸药共奏气血双补之效,可以较好地改善由气血不足导致的手脚冰凉的症状。患者需要忌食生冷食物,多食补血食物。此外,还可选择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或针灸,从而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03:04
女性脸色暗黄是什么原因引起
肝肾阴虚、肝气旺盛,同时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比较多见,另外痰浊瘀阻也是可以的。肝气旺盛就会出现肝脾不和、肝木克脾土的情况,就会建立起来体内水湿代谢的障碍,湿邪在体内停留过久以后就形成痰,湿浓度变大、黏稠以后形成痰,痰浊瘀阻造成的血液循环不畅、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加上痰浊瘀阻两种病理的产物,同时存在于体内的话,就会造成女性患者面部的暗黄。
02:39
身体忽冷忽热怎么回事
多数有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多是一些细菌性的感染,有一些病毒性感染也是这种情况,高烧之前就会出现怕冷四肢哆嗦、寒战,另外盖上被子以后也不能够缓解,但是寒战过后就会出现高烧,甚至高烧超过了39~40℃或者是伴有出汗,这种感染性疾病那么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这种情况。一些原虫的感染叫疟疾,疟原虫的感染也会出现这种忽冷忽热就是寒战,激素水平的失衡,女性的朋友在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的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营卫不和、营卫失调。
长期的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有气滞血瘀症候患者,应该常吃一些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的食物或者中成药。气滞血瘀它其实是一种中医的病症,属于气血同病,是指气机的运行阻滞导致血液运行的障碍,所以同时出现了气滞和血瘀并存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吃一些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比如说是肝郁气滞血瘀的,就可以吃点柴胡疏肝散或者逍遥丸。如果说是心脏的心气郁滞,同时导致血瘀的,可以吃点血府逐瘀、、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气滞血瘀的患者或者气滞血瘀的体质,应该尝试一些理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喝一些酒,比如说黄酒或者红酒,能够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常吃一些像山楂这样能够活血化瘀的食物,还有像一些萝卜、桂皮、丁香这些能够行气活血的一些食材,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都能理气活血的功效都有一定的理气活血的功效日常也可以饮用。在饮食上,像那些柑橘、菠萝、橘子,这些水果也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像黑木耳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现代医学研究,也可以适度的吃一点。那么要注意少吃油腻大的食物,比如说肥肉、奶油、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容易导致血脂增高,堵塞血管出现血瘀的食物。不要吃过咸的,过咸的食物现在研究也证实,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血瘀的症状。
语音时长 02:27

2019-10-28

51322次收听

气血虚的症状
气血虚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目眩、耳鸣、双目视物欠清、耳朵响、精神倦怠、睡不好觉、多梦、手脚发凉、纳呆、没有食欲、不消化、过早白发、脱发等。气血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晕和目眩有的时候会同时发作,睁着眼睛觉得晕,闭着眼睛也会觉得天旋地转的。有些病人还会并发耳鸣。头面部的气血相对会要求充沛,气血不足,头面部表现会明显,表现为双目视物欠清、耳朵响、精神倦怠、睡不好觉、睡眠时多梦,有时会出现手脚发凉。在消化系统方面,病人可能表现为纳呆,即没有食欲,吃完饭以后也不消化,肚子胀,白天没有精神,做事情没力,皮肤颜色色泽很差,女性可能表现为比较憔悴。有些人头发可能掉的比较早,比同龄人头发光泽度要差,不够油润,同时过早白发、脱发比较严重,头发干枯的也多,眼睛没有神,看东西不清楚,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会表现为手脚发凉、容易出汗、活动力差。对这类患者,可以采用药食同源方法进行保养,比如平时可以多吃大枣、阿胶等补气血的食物,也可以炖乌鸡汤、排骨汤等,吃有营养的食材来健脾胃,补养气血。
语音时长 01:53

2019-10-28

58880次收听

阴虚火旺怎么调理
阴虚火旺者,需自身清心寡欲,戒骄戒躁,注意合理饮食,运动和休息,加强身体体质锻炼。阴虚火旺是身体阴精亏损导致体内虚火旺盛,保证充足睡眠能够帮助藏精养神。运动锻炼过程中,身体出汗能够帮助身体保持气虚、排泄平衡正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辛辣食物,少吃油腻、鱼腥和煎炸之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喜欢饮茶的人群,可以用麦冬和少许西洋参片,泡水代茶饮。忌食或少食:大蒜、韭菜、辣椒、生姜、砂仁、花椒、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等。
语音时长 01:37

2019-10-14

54455次收听

01:38
茯苓每天吃多少克
临床上茯苓常用剂量是十克到十五克左右,实际临床很多患者用到二十克、三十克都没有问题。茯苓是药食同源的药物,本草经把它设为上品。清宫秘方中的茯苓糕,是用茯苓为主来制作的清宫药膳,是安全可以放心使用的中药材。有些患者用茯苓做药膳,或用茯苓代茶饮、用茯苓煲汤或做其它药食同源用途。茯苓是甘、淡、比较平和的药物,即使加量使用也不会有大问题。
01:46
阴虚火旺比较严重的症状
阴虚则生火,阴虚有火之后,病人往往表现为心慌、心烦甚至五心烦热,病人表现为晚上可能睡不好觉;另外患者手足心火热,病人描述手足心会感觉到灼热,好像手里必须握着凉的东西才可以缓解;而且还会出现盗汗。部分病人反而会出现亢奋的表现,阴虚本身患者应该是虚损的表现,但是部分病人可能表现的反而很亢奋、非常的焦虑;有些病人会表现为血压高、头晕、头痛,面色很红。另外有一些病人会表现为消瘦,患者饮食偏多,但是都没有转化成能量,反而表现为骨瘦如柴。
中药蜂房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蜂房味甘且性平,其中含有鞣质、糖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起到攻毒杀虫和解毒疗疮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并具有利尿降压和抗菌消炎一系列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生肌止痒和抗过敏。
中药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皮可以清热解毒,抑菌抗菌,养肝护肝,防癌抗癌,适当服用可以起到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的作用。如果与其他中药配伍,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比如湿疹、荨麻疹、黄疸、烧烫伤等。
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子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子有三七片、桂枝茯苓丸、舒筋活络丸、血府逐瘀丸、生化丸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还需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气血不足症状
气血不足对于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的身体会出现诸多的反应,比如说头发枯燥变黄、以及皮肤暗黄等。另外出现气血不足症状的患者手腕也会出现变化,并且指甲上会没有半月形。
补中益气丸的作用是什么
补中益气丸的作用有治疗脏器下垂、缓解便溏久泻症状、改善老年性便秘、治疗慢性中耳炎、治疗褥疮等。
哺乳期气血不足怎么补
哺乳期气血不足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乏力,精神差或者奶水不够,直接影响哺乳,影响乳汁的分泌。哺乳期气血不足首先在饮食上应该注意清淡,有营养,能够吸收的。补充人体的气血。另外注意休息,气血才能得到保证。生活调理上也可以吃一些益气养血的药物。比如平时煲汤可以加入黄芪,当归等,平时吃少量的阿胶,也能够起到补血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25

2018-03-30

60650次收听

气血不足吃什么药?
针对气血不足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益气、养血。常规的益气养血的成药是八珍颗粒、八珍汤。八珍颗粒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的,四物汤本身就是补血药,两者相合形成了八珍汤,是针对气血两虚的药物。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气血两虚必然有偏颇,要么气虚明显,要么血虚明显,而且引起气血不足的病因也不同。若是由心脾不足引起的气血不足,常用人参健脾;若是由于脾气虚或中焦虚寒引起的气血不足,常用理中汤、理中丸,如果寒气更重,附子理中丸用的更多。由于气血不足、气虚推动无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气血不足伴有血瘀的情况,在这种四物汤的基础上,可加桃花红、桃仁和红花等。
语音时长 01:47

2018-03-30

6236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