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18-12-0756223次浏览

疾病的出现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疗,首先我们需要对这种疾病了解清楚才行,尤其是一些内科疾病因为用眼睛看不到,所以我们就容易忽视,而其中胆囊腺瘤就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出现了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那么胆囊腺瘤是什么病呢?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多为单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 7,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机制相似,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两种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免疫细胞对上述两种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胆固醇代谢异常等诱因,出现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赘生物,即为胆囊腺瘤。
  胆囊肿瘤患者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食油性食物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常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才被发现。患者多无明显体征,部分可有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存在胆囊管梗阻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以上就是针对于胆囊腺瘤的介绍,通过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于这种疾病也有了了解,患上了胆囊腺瘤会有很大的危害,甚至还会导致癌变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治疗的安排才行。

相关推荐

02:17
胆囊肿瘤怎么治疗
胆囊的肿瘤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胆囊的良性肿瘤,一种就是胆囊的恶性肿瘤。胆囊的良性肿瘤当中,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是胆囊的息肉,这种息肉随着时间延长有一些也会变成恶性肿瘤,若是息肉的直径比较小,也就是胆囊的息肉在一厘米以下,该情况一般都是给予观察,并不急于对胆囊的息肉进行治疗。若胆囊息肉在直径超过一厘米,已经有癌变的可能,建议要做手术切除胆囊。若胆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在手术能够切除的情况下,即有手术指征,第一建议是要进行手术治疗或其它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化疗等。
胆囊癌与肝癌的区别
胆囊癌和肝癌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不同,而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案比较类似。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放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案。肝癌是起源于肝脏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类似,同时还可能出现其他消化道症状,例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需要注意的是,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等情况。治疗方案方面,也是以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为主。不过,肝癌比胆囊癌更复杂一些,治疗难度要大一些。
语音时长 01:17

2020-12-23

96280次收听

早期胆囊癌会突然消瘦吗
早期胆囊癌患者不会出现突然消瘦的症状。但是,由于病变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肿瘤病变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持续性消耗,导致消瘦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病变影响,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会影响患者进食,导致营养不良情况发生。所以,患者身体消瘦是缓慢出现的,并不是突然就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另外,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腹部疼痛、黄疸以及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因此,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早就医检查,通过检查确诊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病变继续发展。
语音时长 01:11

2020-12-23

94539次收听

如何防止胆囊癌恶化
胆囊癌分原发性胆囊癌和继发性胆囊癌,后者只占极少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消化系肿瘤的侵犯和转移,多未侵犯胆囊粘膜,以原发性症状为主,原发性胆囊癌是指原发于胆囊及胆囊颈部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胆囊癌影响正常生活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有影响国内外普遍认为,胆囊切除或多或少可对人体有所影响。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集中进食的生活习惯,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胆囊切除后,这种有规律的适应消化的功能丧失了。
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根治切除是胆囊癌的惟一治疗原则。癌肿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单纯胆囊切除可达根治目的。此种情况多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肉样病切除术后发现胆囊癌。
胆囊癌转移前遗传吗
胆囊癌转移前遗传吗?癌细胞的转移是很多患者在晚期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而胆囊癌的患者也一样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胆囊癌患者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生转移,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的治疗。胆囊癌一般是不会遗传的,但是它的发病率很高。
患有胆囊癌能活多久呢
胆囊癌能活多久你知道吗?看你怎么对待了。胆囊癌为胆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胆囊癌占全部胆道手术的2%左右,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胆囊癌60-90%伴有胆囊结石,有人认为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和胆囊粘膜的损害可能是最主要的病因。
02:56
胆囊癌有什么明显症状
胆囊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中晚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到了晚期会出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早期胆囊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腹痛、腹胀这种炎症表现。到了中晚期随着胆囊癌的生长,有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也不一定出现特别剧烈的、很典型的症状。有症状的胆囊癌往往预示着已经进入晚期。比如出现了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我们称之为三联征,一旦出现三联征往往预示着胆囊癌已经到了晚期不能手术根治预后极其的凶险。早期胆囊癌有时候会有一些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炎类似的表现,所以出现这类症状要警惕胆囊癌的可能性。
胆囊癌怎么治疗
目前治疗胆囊癌比较好方法是手术治疗。胆囊癌治疗,除手术之外并没有其好办法,没有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射频治疗、器官移植治疗其他的这些治疗,都在一种尝试阶段,没有实际的临床应用或者临床的这种大数据的获益表现,即便手术治疗,对胆囊癌来说大概只有10%到20%的病人能有条件接受胆囊癌的根治性治疗,因为胆囊癌早期发现非常困难。一旦发现往往是缓期,这时候手术做根治性治疗很困难,因为胆囊癌正好又介于肝脏和胆道胰腺之间,所以胆囊癌到了中晚期时往往就侵犯有肝脏、胆道、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胰腺、胰管、甚至胃、肾上腺后腹膜、包括淋巴转移、神经转移、血行转移多种方式,手术非常的庞大,需要做这种肝叶切除、肝门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庞大的手术方式,即便能够接受这么庞大的手术方式,预后也不一定能好,这种1年、2年的存活率其实也非常的低,所以说胆囊癌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可以提高生存率。
语音时长 01:14

2020-03-02

66211次收听

胆囊癌怎么进行保守治疗
胆囊癌目前几乎可以说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对于失去了手术机会的胆囊癌病人,就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一种姑息的、营养的、疏导性的、条理性的治疗,而不是积极的比如说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这些。保守治疗,主要针对胆囊癌晚期的并发症这种治疗,比如说出现黄疸了,进行经皮肝穿刺或者ERCP来缓解胆道的梗阻,发烧了降温,或者是梗阻了、胆囊积脓了、进行穿刺、引流、或者有腹水了来提高胶体蛋白减轻腹水,甚至穿刺、腹腔支管来引流来降低腹腔的压力。胆囊癌本身的治疗几乎没有,主要是针对这种胆囊癌的并发症的治疗,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的康复、心理的疏导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的治疗,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机体免疫力,尽可能延长寿命,如果出现剧烈的腹痛可以给一些吗啡、杜冷丁的止痛治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11

2020-03-02

63533次收听

01:45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胆囊癌对于周围组织侵犯的深度而决定。最早期的胆囊癌患者,特别是像胆囊黏膜癌的患者,仅仅可以通过进行胆囊切除术,或者是进行胆囊切除术加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就可以。并且,对于这部分患有胆囊癌的病人,远期生存率会比较高。如果是胆囊癌突破浆膜层,需要做的不仅只是胆囊本身的切除,以及肝门部淋巴结的清扫。同时,还需要切除患者一部分的肝脏。如果胆囊癌侵犯肝脏,那切除的范围,就会更广,可能还需要对于患者进行一个肝叶切除的手术。一旦胆囊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其实病人在做完手术以后的远期生存率,也不会特别高。所以,在胆囊癌术后,患者还是需要继续加入放疗,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方式。
胆囊癌术后注意事项
胆囊癌患者如果采用根治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的恢复主要关注会不会出现如术后的出血、感染、会不会形成局部的积液、腹腔是否能够通畅引流、短期会不会出现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后期会不会出现转移,或者是局部的复发等问题。
语音时长 01:02

2018-09-07

60520次收听

01:26
胆囊癌好治吗
胆囊癌是属于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恶性肿瘤。对于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可以取决于在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时候的分期。如果是在很早的时候,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意外地发现胆囊癌的存在,比如当胆囊切除手术做完病理以后,发现是原位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是最好的。如果患者的胆囊癌,已经侵犯到基层,甚至是突破浆膜侵犯到周围的器官,或者是已经向肝内,或者是腹腔内,甚至是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就会很难再有治愈性的效果。对于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主要是可以取决于,是否能够做到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以,患者发现轻微症状,或者是不适应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就诊,以避免耽误治疗。
01:18
胆囊癌的原因
胆囊癌目前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显示,70%的病人与胆结石有关。例如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胆囊癌的13.7倍,直径3cm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比例是1cm结石病人的10倍,说明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是长期物理刺激的结果,可能还有黏膜的慢性炎症、细菌产物中的致癌物质等综合因素参与。此外,完全钙化的胆囊、胆囊腺瘤、胆胰管结合部异常等因素与胆囊癌的发生,也可能有关。总之,对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特别是结石直径>3cm者;胆囊息肉单发、直径>1cm或基底宽广者;腺瘤样息肉,应积极行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