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伤口感染溃烂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2261999次浏览

伤口感染时,这是需要多注意的,平时一旦受伤,一定要多注意尽量别发生感染的情况。伤口感染时,患者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比如肿胀、发热、淋巴感染等等。伤口感染到后期,如果不及时缓解,很可能会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皮肤一旦溃烂,就比较棘手,难以处理,那么伤口感染溃烂怎么办才好?

1、积极治疗
  如果伤口感染比较严重,出现一定的皮肤溃烂,这时候一定要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首先,要尽快清除伤口溃烂比较严重的坏死组织以及渗出液,这是处理伤口溃烂的第一步。其次,坏死组织清除后,要考虑下一步的换药工作。

2、定期换药
  存在伤口感染的患者要注意换药,如果自己换药不方便,建议还是选择在医院换药,这是比较妥当的。医院换药比较专业,会减少进一步的感染。
  3、按时服用药物
  伤口溃烂的患者最好还是服用一些抗菌、抗感染的药物,抗炎、抗感染的药物服用有助于治疗,更好的恢复。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盲目用药。用药前要多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炎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伤口溃烂的位置、面积、大小来做综合判断。

4、护理工作
  伤口溃烂的患者要注意做好自己的一般护理工作,平时尽量少碰水。可以的话,能不碰水就不碰水。其次,伤口溃烂的患者要注意休息情况,如果伤口感染位置比较尴尬,最好还是躺床休息比较重要。饮食这一块需要关注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利于身体的后期恢复。

相关推荐

解脲支原体如何治疗
解脲支原体感染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一般是以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喹诺酮类,其中以四环素类药物为首选。这几类药物常见的药物,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个,四环素类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是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常见的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在医学研究上发现,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的药物,耐药菌株在增加,也就是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但是没有发现,解脲支原体对于三类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在目前还没发现。所以如果单一的用四环素类药物,疗效不佳的时候,可以采取两种或者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有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对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疗程上面一般是比较长的,一般用药物几天就停药,就容易引起治疗不彻底,反复出现感染的情况。建议的疗程是两周,如果两周感染还没有恢复,可以继续再治疗两周,尽量地彻底把解脲支原体感染继续把它给治愈。另外在平时生活当中也要注意避免不洁的性生活,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语音时长 02:15

2021-11-05

74292次收听

02:59
淋巴细胞数偏低说明什么
淋巴细胞数参考值是0.8~4×10^9/L。淋巴细胞数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B淋巴细胞缺陷等。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淋巴细胞高和淋巴细胞低,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偏低,很多情况表示患者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或因为使用了化疗药引起的,而淋巴细胞偏低,包括有T淋巴细胞低或B淋巴细胞偏低有区别,功能是不同的。
03:10
球蛋白偏高的原因都有哪些
球蛋白偏高的原因:一、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癌、活动性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马蜂蛰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的机体免疫功能亢进,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三、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部分恶性肿瘤等。四、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肺炎、丝虫病。五、生理性血清水分减少。球蛋白偏低一般不是很常见,球蛋白偏高一般比较常见。
03:00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甲硝唑是一种抗生素类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和针对的对象是厌氧菌的感染,所以用甲硝唑这类的药物治疗这一类的炎症和感染是对症的也是合适的。同时人工牛黄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两者相结合人工牛黄和甲硝唑联合应用,对于口腔中常见的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根尖周炎都是有一定的适用价值的。一方面甲硝唑起到杀灭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工牛黄也起到了清热败火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03:06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哪个严重
不能一概而论,两种感染都有可能会很轻,也有可能会很重,这要看具体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体的同一种疾病,轻重也会有所不同,有些病原体感染之后,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可以仅仅表现为隐匿性的感染;而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全身的炎症反应会非常的明显,甚至能够危及生命。所以具体的疾病要具体分析,结合全身的状况以及感染的部位来判断,不好一概而论。
白细胞13.4炎症严重吗
白细胞是13.4,可能代表患者是否存在有炎症感染的现象,至于是否严重,要根据白细胞增加的原因来进行判断。比如患者存在有发烧以及腹痛的表现时,做验血检查可以发现有增高的白细胞,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是不是感染,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如果患者有白细胞增高,并且伴随有严重的贫血症状,则不能排除是由于急性白血病而引起的,而这样的情况后果就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应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白细胞出现增高后,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原因再做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8

14973次收听

白细胞3.5正常吗
白细胞3.5属于有些偏低的现象,正常的白细胞数值大概在4-10乘以10的九次方每升。每家医院可能实验室使用的试剂和仪器的不同,略微有点区别。如果化验的结果为3.5,则低于正常的数值,可能存在有白细胞减少,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感染性因素而引起的,比如在受到了病毒感染之后,就有可能会造成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而引起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等,也可以引起白细胞的偏低。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8

16179次收听

白细胞偏低隔几天复查
白细胞偏低几天复查,主要是根据偏低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原因引起的偏低综合来评估,如果是疾病感染引起的,就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每三天复查一次,目的是看治疗的效果如何,症状好转以后1~2周再次进行复查。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这需要根据治疗效果来进行复查,短则1~2天,长则一周左右。如果是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偏低,白细胞严重降低的话,则可以给予升白细胞药物的治疗,两天复查一次。因此白细胞偏低,首先需要查明病因,再根据具体病因来具体分析何时来复查。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8

13370次收听

病原体感染检测注意什么
病原体感染需注意及时送检,注意避免污染。病原微生物在样本中保存时间越短,检查出效果越好。一般建议的送检时间是两小时之内,极特殊情况下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进行检查,要不病原微生物有可能就破坏掉。避免污染能够有效检查出对临床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需要注意的方面,因为有时候取样包括运输过程中如果有其它的微生物的感染,对于检测出来的结果干扰非常大。另外还有就是检测采样的容器,容器也是在临检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方面。病原微生物进行采样的时间也非常重要,比如在感染的时期,发现感染的时候一定要先采样,不能在用药的时候采样。如果已经用药,要到下一个用药的时间点的时候采样,或者在用药结束后三到五天采样,这样的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更大。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18

61772次收听

pm2.5口罩的正确戴法
要佩戴PM2.5口罩,首先要把双手清洗干净,避免手上的细菌和病毒污染口罩内侧,接下来要拉松口罩的头带,确保金属鼻夹位置向前,把口罩戴上,并且让它紧紧的贴在面部,接下来要按压金属鼻夹,调整好之后要用双手遮住面部,进行正压和负压测试。
怎么给口罩消毒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高温消毒、酒精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式给口罩消毒。具体内容如下:
02:20
病原体感染检测是什么
病原体检测就是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查明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药敏培养、生物学检查、血培养、分子检测等。病原体感染是指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梅毒螺旋体、真菌、霉菌、结核菌等侵犯人体而出现炎症反应,病原体检测就是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查明致病微生物。临床上采用的病原体传统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培养、药敏培养、生化学检查等,但是这些传统检测手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所以现在临床上除采用这些传统检测手法外,还包括分子检测,分子检测是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核酸进行检测,可以避免传统方式检查不出的缺点,检测速度快。
沙棘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沙棘胶囊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它是用沙棘果制作而成的,功效作用非常强大,可以治疗烫伤,消炎以及避免感染,可以解决毛囊炎,口腔溃疡,痔疮感染问题,还可以让干性皮肤得到改善。
血象高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对血象高这个词很难理解,但其实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增多,不过现在通常说血象高就会默认为是白细胞的增加,所以一个人得血象高就是说明这个人体内的白细胞增多了。在一些过度的运动之后就会造成白细胞的增多,还有一些由某些病菌感染之后也会使得白细胞数量增多,当然还有一些严重的组织损伤后也会造成白细胞的数量增多。
氯霉素的副作用
氯霉素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氯霉素分子中含有对位硝基苯基基团、丙二醇和二氯乙酰胺基。由于氯霉素分子中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气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