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性红斑狼疮治疗
发布时间:2020-11-2060390次浏览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患上红斑狼疮后不但对皮肤美观影响很大,而且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对于红斑狼疮,一定要及时治疗控制,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水肿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方法。
第一、血浆交换疗法;血浆交换疗法也是治疗红斑狼疮疾病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去除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以达到去除血浆中所含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的目的,然后再输入正常的血浆。
第二、非甾体类抗炎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方法的一种,这种药物能够抑制前腺素的合成,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肌痛等症状,就可以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该药物也能很好的帮助红斑狼疮患者,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第三、免疫抑制剂;红斑狼疮患者采用激素进行治疗时,如果激素减量病情复发了,或者使用激素过量出现了很严重的副作用,那么这时就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还有,如果患出现了红斑狼疮肾炎,红斑狼疮脑病这些难以只用激素进行控制的疾病,也可以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起免疫作用的非常重要的细胞,主要是血常规里边白细胞里边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值一般正常值是占到50%到70%比例,一般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10^9/L的时候,认为是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的级别也是分了好几个级别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者是免疫系统疾病,还有血液系统自身的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还是应该是感染性疾病。一般发生了病毒性感染的时候,还有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时候,都会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这个绝对值如果是在1到1.5×10^9/L之间的时候,认为是一种轻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这种情况更多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还有像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在做检查的时候,也是会先去围绕着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说病毒性感染。第二常见的就是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说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这样的疾病去做检查。如果考虑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逐渐变化的,会从一个最开始的轻度减低,逐渐到明显的减低。一般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到1.0×10^9/L,甚至是到粒细胞缺乏。认为低于0.5×10^9/L的时候,这时候就要动员病人做骨髓穿刺,除外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是某些急性白血病都是可以最开始以中性粒细胞,数值非常明显的减低,作为首发表现。所以,如果是出现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减少,第一个思考的问题还是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然后再去考虑其他的疾病,这个绝对值低得不太多的时候,一般都是观察一段时间。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治疗红斑狼疮需忌口
老张最近查出患了红斑狼疮,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最近出院回到家里继续治疗调养。一回到家,老张就对老伴提出了饮食上的要求,这阵子在医院里清汤寡水的,一定要好好补补...
什么是红斑狼疮肾炎综合征
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一旦累及肾脏,就容易发展为红斑狼疮肾炎,那么,什么是红斑狼疮肾炎综合征呢?
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的皮损特点
盘状红斑狼疮在临床上较常见,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在20岁~40岁。患者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梁,呈蝶形分布。其次好发于口唇、耳部、头皮、手背和手指等处,特征表现是有持久性盘状红斑,边缘清楚等,并且不同部位的皮损各不相同。
红斑狼疮有哪些症状
红斑狼疮有全身的症状、典型的皮肤和粘膜的表现、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症状。一、发热、疲倦、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的症状;二,典型的皮肤和粘膜的表现,如面部红斑,鼻翼两侧出现蝴蝶样的红斑,日光照射后皮肤变红、脱屑,甚至出现糜烂、溃疡。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的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雷诺现象、网状红斑等等。大的损害可以包括肾脏损害,可以尿内出现红细胞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肾功能可以出现异常,也可以出现腹腔、胸腔及心包积液,还可以表现为关节痛、肌肉酸痛、肌肉无力等等。血液系统表现可以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等,如果累及心脏,还可以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出现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病变。神经系统表现为抽搐、精神异常等等。所以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症状多样,一旦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到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者肾内科、皮肤科就诊。
患红斑狼疮能生小孩吗
关于红斑狼疮的生育问题,很多狼疮患者都比较关心,因为红斑狼疮是一个育龄期妇女高发的疾病,所以红斑狼疮的生育问题特别受到关注。其实原则上,红斑狼疮的患者没有生孩子的禁忌,但其实也有一些条件。首先,红斑狼疮必须在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怀孕,然后稳定也至少维持半年或半年以上。另外,因红斑狼疮吃的一些药可能对生育有影响,所以如果有生育计划,在最开始吃药时就要告知医生,这时医生就会给你使用一些对生殖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药物。因为有一些药物的影响,是停药后过段时间就可以消失,但是有一些药物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这时就要在药物的选择上注意。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些安全的用药选择,即使在怀孕时也不能完全停药,会给小剂量的激素,吃一些比较安全的调节免疫药物,保证在怀孕期间,包括哺乳期间,能够平稳度过,对孩子和大人都没有太大影响。
红斑狼疮是什么
02:12
什么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多种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有乏力、脱发的症状,会有面部的皮疹或者关节肿痛的症状。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中有各种自身抗体,包括抗原抗体,dsDNA抗体,以及磷脂抗体等等。患者会有血液系统的症状,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等。红斑狼疮可能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损害;患者的尿里会有潜血,甚至会出现肾功能不全,有的患者会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包括头疼、头晕,有的患者会出现呼吸系统表现,包括肺的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的胸腔积液,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衰的症状。
02:22
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斑狼疮的药物治疗首先是糖皮质激素,这是治疗狼疮的基石,免疫制剂也是治疗狼疮的常用药物。一、在狼疮的活动期,患者需要以休息为主,不要进行太劳累的体力活动,或者不要有过大的精神压力。二、患者需要避免紫外线的照射。三、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因为惧怕激素副作用,而拒绝使用激素;对于需要使用激素适应症的患者,如果不使用激素,会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四、中药治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药物,以及随访病情,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是什么病
01:54
红斑狼疮怎么治疗
患有红斑狼疮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有效的治疗主要是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进行正规科学的治疗。可以通过中药和西医慢慢调理,饮食方面,需要低盐、低脂、低蛋白。进行长期的治疗。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小则伤害患者肌肤,大则会危害生命健康。千万不要盲目的听信一些广告或偏方。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要做好长期与红斑狼疮作斗争的准备。中药和西医治疗都是慢慢调理。如常年依赖激素的患者,不能突然减大量或者停止,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稳定后逐渐减量。中医也一样,根据患者的体质,如湿气大,等舌苔褪的干净后再变方向,否则只要有湿气就要不断的用化湿的药。同时,患者尽量不要感冒。有的时候效果已经很好了,突然一次感冒又会复发并且加重。
02:24
红斑狼疮传染吗
红斑狼疮这种疾病,不会发生传染的情况。正常的人群与红斑狼疮患者接触或者是握手,不会出现传染的现象。红斑狼疮不像肝炎或者是痢疾,这些疾病都是通过病毒以及细菌而引起,能够从患者的身上,通过空气传到另一个人身上,能在另一个人身上繁殖。而红斑狼疮属于内部的免疫紊乱,免疫系统是一致对外的,与外边的细菌、病毒进行斗争。但是,由于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紊乱,会把自己的器官也当成外来的东西进攻。所以,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红斑狼疮病人的免疫力,相对正常人来说,会比较低。患者长期吃药,也可能会使免疫力降低,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发烧的症状。在患者发烧的时候,需要找大夫进行级别诊断,判断到底是本身的炎症,还是外来的东西导致发烧。
02:38
红斑狼疮能生孩子吗
对于患有红斑狼疮的女性来说,如果是在红斑狼疮的活动期,患者就一定要避孕。如果患者不进行避孕,一旦怀孕,就会影响到母婴的健康。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等红斑狼疮彻底的缓解,疾病没有任何症状,红斑狼疮这种疾病的稳定期,达到半年,才能够准备怀孕。另外,要告诉怀孕的母亲,儿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患有红斑狼疮的病人,身体会有一种抗SSA以及抗SSB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到胎儿的身体里面。这样,胎儿在出生以后,可能就会患上新生儿狼疮;还有抗SSA以及抗SSB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心脏,可以使得胎儿的心率变慢。所以,红斑狼疮的患者,在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监测胎儿的心脏。一旦心脏比正常速度慢,就要考虑有没有传导阻滞,需及时治疗。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红斑狼疮是为什么
- 2 红斑狼疮是怎样造成的
- 3 红斑狼疮严重吗
- 4 红斑狼疮是由什么引起的
- 5 红斑狼疮是怎么引起的
- 6 红斑狼疮怎么得的
- 7 什么是红斑狼疮
- 8 什么是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