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期抽动症怎么用药

发布时间:2020-11-2058503次浏览

早期抽动症怎么用药?随便在药店购买使用药品,缺乏专业人员用药指导,所以很多人服用药物都是凭自我感觉,过量服用药物容易发生不良事件,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早期抽动症怎么用药?

(1)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同类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自我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适当的途径是指综合考虑用药的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4)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问的差异,即使适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5)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6)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性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相关推荐

02:10
抽动症什么表现
抽动症的症状常见于儿科,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还常常柏油爆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发声性的抽动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以逐渐转为刻板式的咒骂,或者是阐述性的秽语等。这些患儿在不自主的抽动之后,逐渐会产生语言或运动的障碍,部分患儿还会产生模仿性的行为。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事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的部位或者是频度,已经强度均可能发生变化。疾病在紧张、焦虑,或者是疲劳、睡眠不足的时候会加重发作,精神放松的时候就会减轻,一旦进入睡眠之后可以自行消失。
孩子频繁眨眼睛是抽动症吗
孩子经常眨眼睛不一定是抽动症,因为导致小儿眨眼睛的原因非常多。如果是单纯的眨眼睛完全有可能只是眼睛局部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睫毛向里面长刺激角膜导致眨眼睛,就是倒睫,如果是这种情况导致眨眼睛,倒睫给拔了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现在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电子产品比较多,导致孩子睡梦明显减少出现叫干眼症,也是导致小孩老眨眼睛的原因,所以干眼症也可以,如果是这种给滴点人工泪液或者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也可以好。但是确实有一部分孩子眨眼睛也是抽动症的一个表现,需要专科的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来进一步确诊,才能够明确诊断是不是抽动症。
语音时长 01:07

2021-06-25

57589次收听

抽动症要不要治疗
抽动症是否需要治疗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轻度抽动症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一般不建议治疗,对患者可以进行生活干预、心理疏通等措施,因为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抽动症的病程,只是控制症状而已。如果抽动症比较严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就应该及时的采取药物控制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泰必利、可乐定、舒必利、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外家人也要注意护理,不要过分关注患者症状,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生活,多鼓励、多陪伴也是有效的。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2852次收听

01:45
抽动症是脑子有问题吗
抽动症就是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而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发生了调节的紊乱导致脑功能的障碍。就是一部分的肌肉由于神经递质的调节紊乱,肌肉在不自主的运动,刺激到控制局部肌肉运动的这部分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才会出现抽动症的表现,所以抽动症是不能够通过意志来进行能够控制的。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是给与改善神经递质调节的药物,当然往往还得需要配合精神、神经类家庭护理的治疗手段,才能够很好的控制抽动症。
抽动症分为几种类型
抽动症分为几种类型呢,很多人都听说过抽动症,但是大家不知道它的类型有哪些,抽动症主要发生在儿童中,这也是孩子们中比较常患有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帮助家长们更清楚的认识该疾病,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儿童抽动症的常识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抽动症的详情介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抽动症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孩子的生活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下边是关于抽动症的详情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早期抽动症能治好吗
早期抽动症能治好吗?平时经常见到一些小朋友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小动作,包括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等,小孩父母非常担心,怕这些小动作会影响小孩一辈子,所以都想尽早的治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介绍抽动症防治小知识
介绍抽动症防治小知识?当发现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等,当心患了儿童抽动症!很多患儿因误诊或其他原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抽动症防治小知识:
浅析抽动症的病因有哪些
说到抽动症,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浅析抽动症的病因,专家指出,抽动症危害广泛,而且病因很复杂,家庭环境可能成为抽动症的原因,家长在护理和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家庭关系的好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永久的,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小儿抽动症是什么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它是以肢体不自主的抽动或者伴有语言性抽动。比如说他骂人、骂脏话、发脾气、大喊大叫、嗓子发声。一般来说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上,所看到是5岁以上发病的比较多。临床上也发现那种两三岁的就开始有发病的了。上限到成人临床上也看到有抽动症。抽动症可以有颜面部的抽动,就是见到最多的挤眉弄眼、抽鼻子、努嘴,然后摇头晃脑、耸肩,然后可以伴有肢体的不由自主的抽动,同时严重的可以有腹部的抽动,然后也可以脾气急,任性,可以有注意力的减退,影响学习。有些孩子还可以伴有抑郁,伴有自卑。这些都是它的一些表现,这些表现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某些症状,比如说他只有头面部的症状,有些同时伴有语言的抽动,骂人,嗓子发声,它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12

51855次收听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抽动症,有的时候它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比如说有一次给孩子看感冒的时候,医生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医生就给他开玩笑说,“我说你等感冒好了以后再过来看看”,为什么?我说“孩子好像有抽动”,这家长就很不高兴,他说医生才有抽动,说明家长对这个不认识,没有意识到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挤眉弄眼,抽动症发作,挤眉弄眼的肢体不自主活动,往往有老师觉得他是淘气,不好好上课,给予批评,甚至告家长,家长不认识的话,给孩子打骂,给孩子有压力。这都是那种家长和社会对这个病都不认识。这种会给孩子造成第1个孩子因为家长高压,孩子本身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的,它不能控制的,他一紧张可能加重他的病情。然后因为家长老打骂,老师老批评,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发育,孩子经常会自卑。所以抽动症的治疗医生不光是要药物的治疗,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以及全社会的来配合,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正能量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康复。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12

60592次收听

抽动症表现
抽动症的表现主要是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肌肉抽动。有的小孩出现在眼部,很多可能去看眼科了,眼科可能考虑到是不是有结膜炎,是不是有沙眼等,就按照眼科治疗,但是反复治疗不好,然后再到儿科就诊。还有的小孩出现鼻子的抽动,就以为是鼻炎,还有出现喉头发声,这些症状消失之后,又出现另外一个部位的抽动,如患者眼睛不眨了,又出现扭脖子或者出现了甩手,或者出现了鼓肚子。还有的病人可以共患像多动症的表现,如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多动,还有是情绪暴躁等等,这就是抽动症的表现。但是这些表现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出现,也有些在一段时间,也可以表现的不明显了,好像又没有出现了,还有些病人,过一段时间又会出来,反复性的波浪型症状的发展。还有就是这种症状出现了,一般在紧张的时候可能更明显。但是睡觉后,症状就全部都消失了。
语音时长 02:00

2019-07-03

62269次收听

01:23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称抽动障碍,起源于儿童时期,有些患者是在青少年时期起病,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症表现是一种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程,分为短暂性的抽动障碍和长期的抽动障碍。有些病人有慢性的抽动障碍,病人在慢性抽动障碍中,伴随喉部发生抽动障碍。还有病人属于多发性抽动症,除眼部抽动还有鼻子、嘴的抽动,甚至出现肩膀抽动的症状,被称为多发性抽动障碍。
02:28
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的、快速的抽动。很多小孩的抽动表现在眼部,眼科治疗但反复治疗效果不好,再到儿科就诊。有的小孩出现鼻子抽动,或喉头发声,或鼓肚子的症状。还有的患者会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患者骂人,或者出现强迫性思维以及其他的精神性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暴躁等,是抽动症的表现。抽动症的症状不明显,过一段时间又变明显,会出现反复性的、波浪型的发展。
01:39
儿童抽动症能自愈吗
儿童抽动症能不能自愈要看具体症状。对于儿童抽动症症状短暂、比较轻、初发的病人,有部分不需要药物治疗,这类病人可以自愈。但是有部分病人,即使使用药物治疗,也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有些发展到成人,症状依旧存在,这类病人通常占50%到70%。治疗抽动症,以患者不抽动、不挤眼、不皱鼻子为治愈的标准。对抽动症患者还需要注意心理行为,当患者有抽动症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对患者心理上留下阴影,需要医生和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类病人需要全方位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