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蛋白尿如何彻底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1028580次浏览

蛋白尿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危害和生活影响都很大,很多患有蛋白尿的患者都想把这个疾病彻底的治好,但是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总是好好犯犯,这种情况令患者是否痛苦,这些患者很想知道蛋白尿如何彻底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正规医院的医生对于蛋白尿是如何治疗的: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

蛋白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尿蛋白大量丢失的病人康复困难吗?蛋白丢失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是不成正比的。肾小球病变轻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相反,一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其病理损害严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几克。所以治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及肾功能情况。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与医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复发诱因的出现(如感冒、劳累、腹泻等),是否能坚持治疗,是否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以上就是医生对于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但是光靠这些方法治疗蛋白尿是不够的,蛋白尿是一种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治愈的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上都要完全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日常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将蛋白尿治愈。

相关推荐

尿蛋白2+的意思
尿蛋白2+,指的是尿液当中的蛋白数量变多了,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表现为尿蛋白是阴性的。如果他化验尿常规里面出现有两个加号,明肾脏可能出现问题了,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就说还得进行进一步判断,是不是肾脏的问题还是是其问题,因为有些情况尿蛋白也会增加,比如像体温升高,这是高烧,还有像那种炎症性疾病造成的体温升高,尿蛋白是容易升高的。另外就是有的人剧烈活动以后会出现尿蛋白像过度疲劳,还有像酗酒,就是长期大量的喝酒,女性的特殊的时期等都有可能出现尿蛋白增强,所以这时候要进行分辨,如果说这些上面所说的因素恢复去除以后,恢复了正常的情况,然后复查尿常规当中尿蛋白就自然地变成阴性,没做任何的治疗,那就可以排除这种正常的生理状况所引起来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就得考虑是不是肾脏本身是不是出现了异常,或者是身体的其他系统的病变造成肾脏的继发病,这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因为不同的病因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语音时长 02:12

2021-12-30

65367次收听

有蛋白尿是肾炎吗
有蛋白尿不一定是肾炎。如果患者尿中发现有蛋白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患者蛋白尿比较多,同时伴有镜下血尿,且尿相差证实是内科血尿,通常会诊断为肾炎;有的患者虽然有大量蛋白尿,但尿中有形成分红细胞不多,血浆白蛋白低,可能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相关的问题,如肥胖或高血压,也会导致尿中轻度蛋白增多。
语音时长 01:30

2021-12-30

62974次收听

尿蛋白可疑阳性要紧吗
所谓尿蛋白可疑阳性,是指尿常规检查的时候尿蛋白显示定性加减号。一般可以按如下处理,第一个再复查尿常规,第二个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如果再次查尿常规,蛋白是阴性的或者尿白蛋白的检测是阴性的,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做尿白蛋白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增加的,这个时候要看一看既往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病史或者是曾经有尿里面的隐血阳性,这时就要区分是不是隐秘性的肾小球肾炎,或者是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或者是早期的高血压肾损害。总体来说尿蛋白可疑阳性不严重,但是要注意进一步的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确定尿里面有没有蛋白排泄的增多。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59334次收听

尿蛋白高要住院吗
如果尿蛋白轻度地增高,24小时在一克以下,不伴有肾性高血压、浮肿以及肾功能异常,这种情况是不需要住院的。如果蛋白定量,特别是24小时蛋白尿定量超过了3.5克或者是合并有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每升,甚至合并有不容易控制的高血压或者肾功能异常,是必须要住院,必要的时候需要肾活检来明确肾脏的病理诊断。因此当发现尿蛋白增高的时候,要进一步的去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监测,做血浆白蛋白、总蛋白的监测以及肾功能的监测、血压的监测,根据蛋白尿的情况以及肾功能的状态来决定是否需要做肾活检。
语音时长 01:05

2021-12-30

71299次收听

01:50
蛋白尿是什么样子
蛋白尿一般会出现尿里泡沫增多,即泡沫尿,主要是蛋白在尿液里增高了尿液表面张力,所以会观察到尿中泡沫增多。还有一些病人即便尿中蛋白较多,也不会表现为泡沫尿,一些泡沫尿的患者并不一定是含蛋白多。所以蛋白尿并不能单纯从临床上尿液中泡沫多少来判断,主要还是要通过尿常规检查判断有无尿蛋白,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判断尿蛋白的多少。
01:59
肾萎缩会有尿蛋白吗
肾萎缩的人群一部分会有蛋白尿。引起肾萎缩的原因: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硬化、长时间的肾积水、长期慢性肾脏疾病,导致了肾小球的硬化、肾间质的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最后都会出现肾萎缩。因此肾萎缩的人是否有蛋白尿,跟引起肾萎缩的原发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比方说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最终出现肾萎缩,那么他在病程的始终都会有蛋白尿,如果是肾动脉狭窄或者是肾积水引起肾萎缩,那么他的蛋白尿相对就会比较少。
01:57
尿蛋白是肾病吗
蛋白尿有生理性的蛋白尿,有病理性的蛋白尿。所谓生理性的蛋白尿,比方发烧、高热、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的时候,会出现生理性的蛋白尿,这种生理性的蛋白尿常常是一过性的是可以很快转阴的,这些都不是肾病。如果是一个持续性的蛋白尿,并且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地增加,多半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膜的损伤,无论是机械屏障或者电学屏障损害受损,都会出现蛋白尿,那么这个时候的蛋白尿就可能是肾脏疾病的。当发现蛋白尿的时候,我们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的检测、血生化的检测以及免疫学的检测等,区分是哪一种类型的肾脏疾病。
01:45
尿蛋白阳性四加问题严重吗
尿蛋白定性四个加号提示尿常规检查的时候蛋白是非常多的,那么这时一定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同时去做血生化的检测,比方说血浆白蛋白、总蛋白的水平,还有就是肾功能和血脂的监测。当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的时候,同时会伴有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因此尿常规检查蛋白尿四个加号的时候一定要到专科去做相关的检查。判断蛋白尿的原因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或者是其他的肾脏疾病。
02:24
尿有小泡泡是怎么回事
尿有小泡泡就是泡沫尿,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病理性的原因。生理性原因:人体排尿是从高处往下排的,尿液溅到地上以后,自然它会产生水泡,但这种水泡一般是大小不等,而且会短时间内消失,另外尿液里面一些代谢产物也有可能会产生气泡,这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病理性原因:如果尿表面的泡沫比较细小、均匀,而且长时间不消失,可能是蛋白尿,是肾炎、肾病等肾脏的病变导致的,需要重视,应该进行尿常规的化验,另外像糖尿病也会产生泡沫。所以如果发现尿液当中小泡泡比较多,应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蛋白尿吃什么药最好
蛋白尿吃什么药最好?很多人当患了肾病后,基本都会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可不经过正规检查,一般人是无法察觉的,那么出现蛋白尿之后,用什么药最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蛋白尿可以吃什么菜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蛋白尿出现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人的身体也是比较柔弱的,也是大家比较困扰的,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我们来了解下患蛋白尿可以吃什么菜。
蛋白尿的诊断法一般有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蛋白尿不能算是一种疾病,但是事实上蛋白尿这种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很多人的健康,有的朋友当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蛋白尿,但是由于惧怕高额的检查费用,迟迟不敢去医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蛋白尿的诊断法一般有什么呢?
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基本表现,蛋白尿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常常不是单一原因引起,有时可能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存在。一、肾小球滤过膜发生病变:导致滤过膜对血浆蛋白质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排出,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各类肾小球疾病引起蛋白尿属于这种原因。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不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新吸收,因此出现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引起蛋白质属于这种。三、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增加:由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引起蛋白尿又叫做溢出性蛋白尿。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四、肾组织本身分泌含蛋白物质进入尿中,从而引起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10

57244次收听

尿蛋白弱阳性是什么意思
尿蛋白一般是通过尿常规进行活检的一个数值,尿蛋白弱阳性的意思就是患者在做二十四小时尿蛋白的顶梁检查,结果显示的是弱阳性。弱阳性的结果比阳性的结果乐观的多。尿蛋白弱阳性有尿蛋白弱阳性暂时性的显示和病理性的尿蛋白弱阳性两个意思。弱阳性说明患者体内的尿蛋白有病变的可能。
尿蛋白偏高怎么治疗
尿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患者可通过生活调理、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