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通常在15至45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实际上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为多发。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一段3至1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休克和出血等危急表现。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而传播媒介则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直接治愈登革热,因此临床上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烧药物。如果皮疹瘙痒严重,炉甘石洗剂可能会被推荐用于止痒。而如果出现出血倾向,医务人员可能会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或维生素K1注射液来帮助止血。
为了预防登革热,个人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降低风险。1.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前往蚊虫多的地方,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时间段。2. 通过饮食调理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3. 使用驱蚊产品和安装纱窗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面对登革热这一公共健康问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共同抵御登革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