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患者通常在白天发烧,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患者也可能在夜间出现发热情况。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它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皮疹和出血倾向。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处理。
1、症状表现: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出现低热,随着病情发展,体温可升至39℃以上。伴随症状可能有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这些症状在白天可能更加明显,但夜间也可能持续。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或神经系统损害。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至关重要。
2、潜伏期: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5-12天。在此期间,虽然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体内病毒已经存在。这段时间的隐匿性增加了传播的风险。了解潜伏期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在蚊虫活动较多的地区。
3、传染性:登革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蚊虫叮咬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能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建议及时就医。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虽然常在白天,但夜间也不可忽视。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至关重要。保持警惕,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护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