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形成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闭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遗传因素:在家族中如果有自闭症患者,其后代患自闭症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可能高出正常家庭2-3倍。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脑内基因突变,使神经递质功能出现障碍。例如,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进而形成自闭症。
2、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在胚胎期,如果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出现异常,例如脑干萎缩或小脑发育不良,可能会影响其认知和行为能力。这些问题可能逐渐导致自闭症的出现,因为大脑的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作。
3、生活环境不良: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中,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引导,可能会增加自闭症的风险。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积极的亲子互动有助于减少这种风险。
4、其他因素:一些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自闭症的发生,比如孕期母亲接触到有害物质,如沙利度胺,或者滥用药物、吸烟、酗酒等行为,这些都可能对胎儿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在发现任何异常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正规的评估和治疗。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