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不过,发病年龄存在个体差异,除了年龄因素外,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肥胖和家族遗传等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1. 发病年龄及个体差异
传统上,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胰岛功能衰退和胰岛素抵抗增加有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也被确诊。这与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以及肥胖密切相关。尤其是肥胖人群,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难以正常控制。
建议: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发病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长时间久坐不动以及高压的生活节奏,容易导致血糖代谢紊乱,加速2型糖尿病的发生。熬夜和压力过大也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增加患病风险。
建议:
3. 糖尿病治疗与管理
确诊2型糖尿病后,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口服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长期血糖不稳定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伤等,必须引起重视。
建议:
2型糖尿病并非不可控,只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注意饮食管理、适度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维持健康生活。特别是年轻人,更应该尽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