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常潜伏期为5天左右,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虽然没有明确的前兆,但一些症状可以帮助识别登革热的发生。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1、发热: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之一是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C。患者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谵妄或休克。高热往往是登革热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因此如果突然发热并伴有其他不适,应提高警惕。
2、消化道症状:在发热后1-2天,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腹泻。这些症状是因为登革热病毒对胃肠道的刺激引起的。如果在高热的同时伴随这些消化道症状,可能需要考虑登革热的可能性。
3、皮疹:发热后1-2天,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通常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可能会逐渐增多,并演变为充血性斑疹或出血性皮疹。皮疹的出现是登革热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当伴随其他症状时。
4、出血:一些患者可能会有内出血的表现,如牙龈出血、鼻出血或眼结膜出血。女性患者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这些症状。出血症状是登革热严重化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5、登革热休克综合征:在病程早期,部分重型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这主要是由于病毒大量复制导致血容量不足。休克是登革热的危重症表现,需紧急医疗处理。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药物进行治疗。早期识别和治疗是控制登革热病情的关键,避免延误治疗时间。保持警惕,注意身体的异常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可以有效降低登革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