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个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能够感染多种蚊子,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在血液中迅速复制,可能引发发热、皮疹和出血等症状。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登革热至关重要。
1、蚊虫叮咬传播:这是登革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病毒进入人体并在血液中大量复制。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毒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导致一系列症状。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2、母婴传播:孕妇如果在妊娠晚期感染登革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这种情况虽然不如蚊虫叮咬常见,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孕妇应特别注意防蚊措施,并在怀孕期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血液传播:在某些情况下,登革病毒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例如,患者皮肤破损时,接触到含病毒的血液或体液,可能导致感染。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安装纱窗等,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是明智的选择。通过了解和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登革热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