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鹅口腔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疾病,多发生在两岁以内的宝宝身上。这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口腔的颊黏膜和上颚黏膜部位。新生儿和小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加上口腔环境湿润,非常适合真菌的生长,所以容易受到感染。
什么是鹅口腔?
鹅口腔,也叫鹅口疮,是一种浅表性溃疡性疾病。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的奶渣样物质,不易擦掉。如果尝试清理,可能会引起出血或者疼痛。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宝宝的饮食和情绪变化,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状态。
主要症状有哪些?
1、新生儿症状
宝宝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甚至会拒绝进食。这些症状是因为口腔的疼痛使宝宝不愿意吃奶。如果感染较严重,宝宝可能体重下降,甚至脱水。
2、两岁以内的孩子
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发热、流口水、食欲不振等表现。患儿可能因为疼痛而变得更不配合进食,甚至会影响日常睡眠和情绪。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对整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如何应对鹅口腔?
1、注重口腔和饮食卫生
家长要确保宝宝使用的奶嘴、奶瓶干净卫生,避免用口接触孩子的餐具。还需定期检查宝宝的口腔卫生,尤其是发现奶渣样物质时,不要随意清理,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2、加强宝宝的个人护理
平时要勤洗手,宝宝的衣物要定期清洗、暴晒或高温消毒。特别是在喂食前,家长双手的清洁也非常重要。
3、及时就医与科学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有鹅口腔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真菌药物,比如含制霉菌素的涂剂,家长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4、日常护理与饮食调整
患病期间,可以尝试少量多餐的方法喂养宝宝,避免因拒食而影响营养摄入。同时应避免给宝宝食用刺激性或过甜的食物,防止口腔内环境更加适宜真菌生长。
温馨提示
鹅口腔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如果疏忽治疗可能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家长需要留意宝宝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尤其在宝宝使用公用物品时,更要注意消毒和清洁。同时,定期复查宝宝的健康状况,掌握疾病恢复情况,才能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