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生
浙医二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出血等危急症状。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及时识别并就医。
1、发热
登革热的早期表现以发热为主,患者通常会经历高热期,体温可达到39℃到40℃。这种高热持续时间一般为2至7天,伴随寒战、头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此时建议患者多休息,及时测量体温并补充水分,以减轻不适感。
2、皮疹
很多登革热患者会在感染后2至5天内出现皮疹,这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皮肤黏膜损伤。皮疹表现为淡红色的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并可能伴随轻微瘙痒。此时避免抓挠,防止引发感染,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瘙痒的外用药物。
3、淋巴结肿大
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淋巴结的增生反应,导致肿大。这种情况常见于颈部和腋下,通常伴随触痛感。如果淋巴结肿大持续不退,应及时检查,以判断病情进展。
4、严重并发症
当登革热病情恶化时,可能出现休克、出血等危重症状,如鼻腔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瘀点瘀斑。这些症状表明病情可能已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需立即送医救治。
防治与护理建议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避免蚊虫叮咬。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感染后应重视饮食调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例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同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和豆类制品。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切勿拖延,务必尽早前往医院确诊和治疗。登革热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严重并发症会危及生命,早诊早治是避免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