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当女性发现月经量减少时,可能会有些担心。其实,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既有非疾病因素,也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表现。非疾病因素包括正常的生理变化和药物影响,而疾病因素可能涉及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或宫腔粘连等。为了确保健康,建议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1、非疾病因素:有时月经量少并不一定是健康问题的信号。例如,如果月经周期规律且在28-30天左右,这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多担忧或特别处理。药物也可能影响月经量。近期服用紧急避孕药或减肥药,如左炔诺孕酮片和奥利司他胶囊,可能导致卵巢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月经量减少或推迟。通常在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疾病因素:内分泌失调是月经量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雌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增厚。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或乌鸡白凤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子宫内膜炎则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会导致局部黏膜组织充血水肿,甚至脱落,导致月经量减少。可以通过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宫腔粘连则可能与多次流产有关,损伤后形成的瘢痕性粘连会阻碍经血排出,需通过宫腔镜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其他疾病如先天性无子宫、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内膜息肉等也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建议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月经量减少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健康,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身体的良好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