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特征包括皮疹、发热和淋巴结肿大。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皮疹是登革热的显著特征之一,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和丘疹,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水疱或溃疡。发热是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也是登革热的表现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体内炎症反应。除这些症状外,患者还可能感到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
1、皮疹:登革热导致的皮疹通常伴随瘙痒、红斑和丘疹,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可能会出现水疱或溃疡。这些皮疹通常在发病后3至5天出现,患者应避免抓挠,以免引发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轻不适,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2、发热:登革热患者常会经历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5℃。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并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以帮助降温。如果体温持续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由于体内炎症反应加重引起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或头孢克肟,以控制感染和炎症。及时的医疗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登革热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是关键。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