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病毒如何形成的

|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病毒如何形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剑
曹剑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被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当蚊虫叮咬了登革热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时,病毒就会传播开来。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伊蚊和库蚊等吸血昆虫进行传播。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这种疾病。
1、传染源:登革热患者的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特别是在感染初期。如果蚊虫叮咬了这些患者,就能携带病毒。当这些蚊虫再叮咬其他人时,病毒就会被传染。控制蚊虫的数量和活动范围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2、传播途径:携带病毒的蚊虫在叮咬人时,会将唾液中的病毒注入人体,导致感染。虽然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血液也可能传播病毒,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日常生活中,共用毛巾、衣物等物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所以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共用物品也是防范措施之一。
3、易感人群:虽然所有人群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较低,发病率较高。保护这些易感人群免受蚊虫叮咬是关键,比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4、临床表现: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5到9天,平均约7天。患者常会突然发热,并伴有头痛和肌肉酸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皮疹和出血倾向。这些症状提示我们需要警惕和及时就医。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登革热感染者,应尽早隔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蚊虫多的地方,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打戊肝疫苗前注意什么

在接种戊肝疫苗之前,有几个重要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确认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症,例如对疫苗成分的过敏史,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状态。另外,患者如果处于急性疾病或发热期间,也应推迟接种。接种后,建议在现场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1、禁忌范围:如果对戊肝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或者目前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建议暂缓接种。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也不宜接种疫苗。发热症状的存在同样是接种的禁忌。 2、疫苗过敏史:曾经对其他疫苗,如破伤风疫苗、卡介苗等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如果对任何疫苗成分过敏,接种戊肝疫苗可能会带来风险。 3、疾病急性期:在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急性期,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接种疫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下,建议等到身体恢复后再考虑接种。 4、发热期:发热期间,如感冒、肺结核等急性病症的存在,建议推迟接种疫苗。身体在对抗疾病时,疫苗的接种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 5、特殊时期:女性在妊娠期、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应该慎重考虑接种疫苗。虽然经期不一定是绝对的禁忌,但在身体状态不佳时,推迟接种可能更为安全。 接种后,建议在接种地点观察至少30分钟,注意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或出现皮疹等症状,这时需要立即就医。当天尽量避免洗澡,24小时内避免接种部位接触水,以降低感染风险。通过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您安全有效地完成戊肝疫苗接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