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和血液传播。了解这两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登革热的感染风险。登革热主要由携带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但血液传播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1、蚊虫叮咬传播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这些蚊虫叮咬了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后,病毒会在蚊虫体内复制并传播给其他健康人群。通常来说,蚊虫叮咬后的潜伏期为2到10天,但也有少部分人会在数周后才出现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因此白天的防护尤为重要。
预防蚊虫叮咬可以从减少蚊虫孳生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入手。比如,清理室内外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安装纱窗等。
3、血液传播
虽然血液传播不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当患者的皮肤存在破损或伤口时,如果接触到了感染者的血液,病毒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未经筛查的血液输注或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这种情况在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更容易发生。
为预防血液传播,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血液,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和筛查措施。对于日常护理,处理伤口时也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登革热虽然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其传播途径明确、预防措施清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采取防蚊措施,并避免高风险行为,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如果怀疑感染,应尽快就医,通过对症和支持性治疗缓解病情。用心防护,才能远离登革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