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在某些时候出现抽搐,这可能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生理性因素、癫痫、高热惊厥、低钙血症等。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明确的诊断,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1、生理性因素:有时候,孩子在睡觉时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比如强光,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异常放电,进而出现局部抽搐。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担心。家长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类似刺激即可。
2、癫痫: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是由颅脑损伤或颅内肿瘤等因素引起。癫痫发作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局部抽搐,并伴有意识障碍。针对癫痫,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卡马西平片或苯妥英钠片。
3、高热惊厥: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由于炎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发热。如果不及时降温,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肌肉痉挛、局部抽搐,甚至口吐白沫。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来退烧和缓解症状。
4、低钙血症:可能由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导致抽搐,并可能伴随手足抽动和烦躁不安。治疗通常包括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补钙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选择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和菠菜。同时,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抽搐虽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通过及时的专业诊断和适当的生活调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些症状。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异常,应不犹豫地寻求医疗帮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