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白内障手术是常见的眼科手术之一,通过切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白内障的具体情况。手术前,医生通常会使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的透明度,以判断是否存在晶状体浑浊及其程度。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部位的评估,包括球结膜、角膜缘和晶状体本身。
1、球结膜:健康的球结膜应是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可能预示着手术后的透明度会下降,这通常与干眼症有关。干眼症可以通过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人工泪液来缓解。
2、角膜缘:如果在角膜缘处观察到灰白色混浊,说明可能存在角膜炎症。手术后,炎症可能导致透明度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3、晶状体:白内障导致晶状体混浊,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发视网膜脱落。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吸烟和饮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健康指标也很重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后,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并按时复查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白内障手术虽然是常规手术,但每个环节都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密切配合。通过合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帮助患者恢复清晰的视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术后恢复,也对整体健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