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气候湿热、蚊虫密集的环境中。每年的4月至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其中5月至9月病例最多见。了解这种病的传播规律和流行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1. 高发地区与传播媒介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例如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地,气候温暖湿润为蚊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白天活动频繁,叮咬感染者后可携带病毒并传播给健康人。
2. 流行时间和发病特点
登革热的流行高峰通常出现在夏秋季,尤其是雨季时,积水增加为蚊虫孳生创造了条件。潜伏期一般为3到1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如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容易被忽视。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出血倾向、休克或神经系统损害,这些重症病例需要高度警惕。
3. 传播方式及注意事项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也有报告显示,病毒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因此注射器、血液制品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感染登革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蚊虫,从而加速病情蔓延。
4. 预防措施与治疗建议
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核心在于减少蚊虫叮咬风险。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并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驱蚊剂。家庭环境中可以使用蚊帐、防蚊纱窗,定期清理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如高热、皮疹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如何更好地应对登革热?
登革热作为一种以蚊虫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其流行特征明显,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我们应关注流行季节,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积水滋生蚊虫,同时留意身体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行动起来,健康生活从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