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典型特征包括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早识别和采取措施。患者通常会出现突然的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时间一般为2-7天,可能伴有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发病后第3-5天,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并可能伴有瘙痒感。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压痛感。
1、发热:这是登革热最初和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患者会突然发高烧,通常伴随全身不适感。高热可能导致疲劳和虚弱,常常让人感到无精打采。
2、皮疹:皮疹的出现通常在发病后的几天内,这种红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带来瘙痒的不适感。皮疹通常先出现在躯干,然后扩散到四肢,有时还会有轻微的脱皮现象。
3、淋巴结肿大:登革病毒的感染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不仅限于一个部位,可能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多个地方出现,并伴有明显的压痛感。这是身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反应。
除了这些典型特征,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性治疗,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并进行静脉注射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避免蚊虫叮咬。保持个人卫生,使用蚊帐或驱蚊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登革热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