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丙肝会变成肝硬化吗

发布时间:2021-06-0993971次播放

视频内容:

丙肝病毒慢性感染以后,是有可能引起肝硬化的。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如果没有被急性清除,那么它就会在人体内持续的进行生长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刺激到肝脏的星状细胞,而肝脏的星状细胞,主要是一个生成肝脏的纤维组织。如果它激活了星状细胞,那么肝脏就会持续不断地产生纤维组织,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而肝硬化进一步的发展,就会产生肝硬化的很多并发症。比如门脉高压,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腹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不适合用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都首先推荐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治疗办法,而不推荐干扰素。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办法。一般在选择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的时候,是比较严格的。首先干扰素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比如说白细胞、血小板的减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流感样的症状、精神神经的异常。所以对于这些本身造血功能有异常的患者,或者说本身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再一个就是本身精神状况不太好的患者,不会采用干扰素的治疗办法。其次对于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需要合并用利巴韦林,而利巴韦林对于血红蛋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般对于贫血的患者,也不会给予干扰素的治疗。一般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首先推荐的还是小分子化合物,因为小分子化合物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大约在95%以上,而副作用相对来说比干扰素要小很多。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62087次收听

丙肝窗口期时长
丙型肝炎病毒的窗口期大约有3~6个月,丙肝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人体不能够立马针对这个病毒产生抗体,而需要检测到体内有丙肝病毒。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检测有没有这个抗体,那这3~6个月,人体没有产生抗体之前是没法检测的,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感染丙肝病毒,这段时间就成为窗口期,窗口期的持续时间大约就是3~6个月。所以在这段时间之内,还是不能够明确有没有传染上丙肝病毒,一般有了这个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行为以后,在3~6个月之内,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要传染给别人,然后六个月以后再检测是阴性了,这样才能够明确确实没有感染丙肝病毒。
语音时长 01:12

2021-12-30

85310次收听

01:53
丙肝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丙型肝炎病毒有可能会产生,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三大主要的并发症。丙型肝炎病毒会引起肝脏的细胞产生炎症,这个阶段称为慢性肝炎阶段。丙肝病毒持续存在于肝脏细胞内以后,会刺激体内的星状细胞产生纤维组织进而产生肝硬化,会出现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腹水等情况。肝脏的功能进一步的减退,就会出现解毒功能减退,会出现肝性脑病,合成功能减退就有可能会造成蛋白的减低,凝血酶原的时间延长,凝血功能的减退,而肝脏的功能减退以后,有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对肾功能、肺功能都有可能会影响,而且丙型肝炎病毒会持续不断的刺激肝脏细胞,使肝脏细胞产生癌变。
02:04
丙肝会自己好吗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大约有20%~50%的人可以自发的清除,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把丙肝病毒达到清除的目的。但是就算丙肝病毒清除了,身体仍然会产生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这个抗体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就算清除了丙肝病毒,仍然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一旦有了传染丙肝的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到医院来详细的检测,检测一下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定量,了解到底有没有传染丙肝病毒。千万不要有这种侥幸的心理。
01:44
丙肝怎么才能检测出来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采用两种办法检测。首先要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这种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快速一点,如果丙肝病毒的抗体是阳性,就代表有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进一步检测,血液里丙型肝炎病毒的定量和分型,如果我们能够检测到定量是阳性的,比如说体内的丙肝病毒是10的3次方,10的5次方,那么就代表体内确实是含有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总共有六型,我们会对体内的丙肝病毒进行分型,看它处于哪一型,不同的分型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01:47
什么是丙肝窗口期
窗口期,指的就是感染了丙肝病毒,但是没有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身体还没有产生丙肝抗体,通过这种化学检测的方法,就没法从血液里面检测到丙肝病毒的抗体,从而就没法知道到底有没有感染丙肝病毒。所以就是在这3~6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丙肝病毒的窗口期。在这段时间内,身体还没有产生丙肝抗体,无法从血液里面检测到丙肝病毒的抗体,从而就无法知道有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当有这种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以后,是需要去检测丙肝抗体的。
丙肝怎么样治最好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感染所致,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多数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由此可见,丙肝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那么得了丙肝怎么样治最好呢?
丙毒阴性会传染吗
丙肝是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丙肝是否传染,丙毒阴性会传染吗,传染的几率是否高,这样的问题很让大家苦恼,朋友们不用苦恼了,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丙肝疾病。
得了丙肝吃什么好
得了丙肝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影响,因为丙肝是会传播的一种疾病,所以很多患者都在工作方面遇到了问题,得了丙肝后患者要尽快进行治疗,但是除了进行专业的治疗,丙肝患者的饮食也要特别的注意,那么,得了丙肝吃什么好?
关于患丙肝遗传吗
丙肝是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肝部疾病,如果患上丙肝的话不及时的治疗,同样也会使病情加重,从而引起癌变,所以在发现患病的时候,一定在早治疗,我们都知道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肝病,那么患丙肝遗传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丙肝可以传染吗
丙肝可以传染,丙型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是属于病毒性肝炎当中的一种。如果确诊丙型肝炎肯定是有传染性的,丙型肝炎的检测其实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个叫丙型肝炎的抗体、抗HCV、抗HCV是初筛,很多手术前,胃镜前肠镜之前要做的一个常规筛查,筛查出来丙肝抗体阳性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需要进一步的去做HCV-RNA,又叫做丙肝病毒定量。丙肝病毒定量如果HCV-RNA是阳性的,就确认病人感染了丙肝病毒,并且是有传染性的,也是需要治疗。丙型肝炎的检查:1、丙型肝炎抗体即抗HCV检查;2、丙肝病毒定量即HCV-RNA检查。如果说仅有初筛的丙肝抗体阳性而HCV-RNA却是阴性的,认为病人是既往感染了丙肝病毒,而现在体内没有丙肝病毒的复制,也就不需要治疗,一般就建议每年复查一次。丙型肝炎是不是传染的就是要根据HCV-RNA,HCV-RNA反映的是一毫升血液当中有多少丙肝病毒在复制,量越高那就传染性就越强。六次方、七次方,那一毫升血液里边病毒量是上百万上千万,那传染性就比较强。丙肝传染性的诊断标准:根据HCV-RNA定量检查结果确定有无传染性,HCV-RNA量越高传染性就越强。经过抗病毒治疗以后RNA转阴了测不到了,传染性也就消失了。
语音时长 01:28

2020-03-10

57519次收听

丙肝治愈后能喝酒吗
丙肝按疾病程度分为肝炎、肝硬化、肝癌。大部分慢性丙型肝炎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治愈,包括丙肝病毒为阴性、患者肝功能正常、B超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但即使治疗后复查达到了治愈的标准,也不能代表该患者已经得到终生治愈。建议患者每隔1-2年还需复查丙肝病毒定量、肝功能、B超。很少一部分病人,大概不到10%经过治疗后,当时为彻底治愈,病毒阴性,肝功能正常,但以后还会复发。医生建议病人即使达到了治愈标准,还要控制饮酒,喝酒要适量,另外还需定期做检查。如果疾病复发,则需严格戒酒,如果体内有丙型肝炎病毒,继续进行治疗,此时也不可饮酒,因为无论是否存在丙肝病毒,酒精本身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再加上病毒感染,会加速病情的进展,所以建议得过丙肝的病人,喝酒一定要适量,最好不饮酒。对于肝硬化、肝癌患者来讲,肯定建议不要饮酒。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10

56811次收听

丙肝危害
丙肝是指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感染丙型病毒性丙型肝炎病毒来导致的肝脏炎症。它的危害主要就是可以导致肝脏的炎症。肝脏的炎症可以导致肝脏功能的受损,使肝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恶心、乏力、呕吐,甚至于出现黄疸。炎症逐渐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肝脏的纤维化,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肝癌,这个规律还是存在的。肝炎的病人可以出现一些肝脏炎症的表现,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等等。肝硬化可以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以及黄疸。更进一步严重的可以导致肝功能的衰竭,这是丙型肝炎所导致的危害,如果不进行治疗,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语音时长 01:14

2019-12-18

56944次收听

02:19
丙肝能怀孕吗
明确来讲,丙肝患者是可以怀孕的。但建议患者最好在怀孕之前,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现在丙型肝炎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疗程是三个月或半年,就可以将丙型肝炎病毒清除,所以建议患者在怀孕之前,可以采取治疗将丙型肝炎清除,这时再备孕或怀孕是最好的。但是临床上往往也会有患者意外怀孕或者在抗病毒期间发现怀孕,或者是怀孕后才发现患有丙型肝炎的情况,这时建议患者还是将孩子生下来,但是要注意在围产期做好管理,因为目前丙型肝炎没有针对性治疗的疫苗,不像乙型肝炎有疫苗,所以这是一个缺憾。
肝腹水晚期症状是怎样的
肝腹水就是肝硬化腹水,在早期的时候是不大容易发现的,一旦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在肝腹水晚期的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症状发生。患者们会出现严重的食欲不佳的症状,还会有肝区疼痛的症状,肚子胀的厉害的症状,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