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化疗要住院几天
发布时间:2021-11-0258425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肌瘤迅速增大是发生恶变了吗
子宫肌瘤迅速增大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也可能是恶变,需要去医院进行明确诊断并治疗。通常情况下子宫肌瘤不会出现突然增大,但如果突然增大,就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怀孕。当女性怀孕时,她的雌激素水平会出现迅速增高,就会刺激子宫肌瘤生长,引起迅速增大,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变性的情况。第二就是一些恶变情况,也就是子宫肌瘤的内瘤变,通常表现为子宫肌瘤迅速增大,但子宫肌瘤恶变可能性非常低,统计学显示大概在4‰到8‰之间,也就是大概1000个人,仅仅会有4到8个有恶变可能。当出现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时,就要进行一个及时筛查,包括做子宫B超、进行随访以及磁共振检查,甚至运用穿刺这种诊疗手段。如果在短期内子宫肌瘤迅速增大,要及时的明确诊断,甚至进行手术的切除。
02:47
免疫组化Ki67多少正常
正常人的人体组织,免疫组化ki67的数值大概在3%以下。如果是良性肿瘤,ki67的数值可以在5%~10%之间。大部分的恶性肿瘤Ki67数值一般大于10%。恶性程度越高的病人,Ki67的数值阳性率也越高。所以ki67是判断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越高表明恶性肿瘤程度越高,预后越差,意味着同样的病理分期,患者的生存期越短。临床上免疫组化ki67常用于指导如何治疗肿瘤,如淋巴瘤,如果Ki67值在30%以下,说明惰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好;Ki67值在30%~80%之间,说明是侵袭性的淋巴瘤;Ki67高于80%,说明恶性程度极高,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
腹部彩超能不能查出肿瘤
腹部的彩超主要是检查脏器,主要是实心的脏器,查这种实心脏器的占位性病变的。实心脏器就指的像肝脏、像胰腺、像脾脏、像肾脏这种比较实体的脏器。如果这种脏器上有占位性的病变,也就是说这上面有一个长了个东西,彩超有可能会发现。但是超声也发现这种占位性病变也是有条件的,一定是这种占位性病变的直径,一定要超出B超的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B超就会发现腹腔内的实体的器官的一些癌症和肿瘤。如果说肿瘤比较早期,比较小,彩超可能就发现不了,要看腹腔里边的实体脏器的这种肿瘤的大小来判断。另外腹腔内除了实心的这种器官以外,还有一些空腔的器官,像胃、十二指肠、像结肠、小肠这种空心的,这种空腔脏器的肿瘤,B超是发现不了的,或者很难发现的。
钼靶检查三级正不正常
乳腺钼靶检查如果是三级的结果,这种情况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BI-RADS分类如果是三级,基本是考虑正常。但是也要看具体肿瘤的大小,如果肿瘤还是比较大,在1公分甚至2公分以上,还是建议积极的手术治疗。还有要看病人的风险度,如果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了,有遗传基因突变了,或者之前得过良性乳腺疾病,甚至之前得过乳腺癌,还是建议积极的手术。如果又准备在备孕,也是建议备孕之前积极的手术。或者有的患者还有恐癌症,一提到肿瘤谈癌色变,这个时候也建议手术更加积极一些。当然还要结合肿瘤生长的快慢进行动态的观察,如果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也可以密切的随访。如果生长速度比较快,或者这个评级有三级又进一步升级,这个时候还是建议积极的手术治疗。
肿瘤患者复发能否做放疗
肿瘤病人通过治疗以后,肿瘤又复发了,是不是再做放疗,那么复发要看什么原因。复发有三种,第一,手术以后没切干净,局部复发。第二种放疗以后,第一次剂量不足,或者定位不准又复发。主要这两种情况,当然还有一种靶向治疗,治疗以后,肿瘤消失过一段又长出来,那么手术后的局部复发,要看它的部位。总体而言,它的部位如果器官影响小,手术后的复发,放疗没有问题,那么只是疗效的好坏,对功能器官损伤的轻重,那么它是可以放疗的。第二个情况就是放疗以后的复发,难度比较大。所以剂量模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第一次放疗,要考虑到剂量、剂数,尽量一气呵成,一次取胜。放疗后的复发要讲究技术,讲究部位,我们不主张再次放疗,但是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第三种就是靶向治疗或其他内科治药物治疗后的复发,做放疗是完全可以。所以我们强调的关键是当放疗复发的病人,患者要注意,第一次选择放疗的时候,必须要把部位选准,把定位搞准,剂量强度搞大,一次完成。放疗复发的病人尽量要避免不要复发,但别的治疗复发都可以放疗,比较安全,反而是放疗后的复发,再放疗有些困难。
放射治疗有没有禁忌症
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如果任何手段都能什么病都治,成了万金油,那就可能什么都治不好,所以放射治疗也有它最佳适应症,优先优选,像胃肠肿瘤,胃癌、大肠癌的结肠,像这种部位它是个肠道器官,一发现,刀子把肿瘤切掉,上下吻合,这种肿瘤就没有必要放疗,而且放疗的价值很低,治疗的效果很差。所以放疗主要是实质器官,当然体内的肠道器官还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实质器官,或者实质器官临近的部位都可以选择放疗。所以禁忌症一个是器官的问题,是腔道器官,这个放疗没有优势。第二四期也叫晚期,衰竭的不得了,像肺癌大量的胸水、胰腺癌整个满肚子都是腹水,还有全身广泛的转移,体质弱的不得了,就是放疗已经达不到治疗疗效,对病人增加负担,增加经济费用,这样的病人也没有意义。所以任何手段在选择病人上,都不是包罗万象,都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一个是部位胃肠,不适合放疗。第二病期太晚,广泛转移体制太弱,也不主张放疗,没有意义。
02:35
肿瘤的放疗剂量一样吗
肿瘤的放疗剂量要根据体重来计算,或根据面积。放疗要根据每一个个体、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体积大小和肿瘤所在位置,还有周围器官对射线的影响来决定。大夫对剂量模式的掌控,对给予剂量的大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放疗剂量是关键,剂量大小和剂量模式,决定疗效好坏、成败的重中之重。所以到每一个地方,每个大夫给的剂量肯定不一样。如果都一样,疗效就可能得不到全面的体现,所以放疗剂量是个体化,要个别对待,特别体现出大夫对装备的理解、对责任的担当,对病人疗效提升的勇气和挑战。所以放疗剂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医生的水平,要看他给剂量的胆量和最后病人长期生存的结果。
02:33
未切净的肿瘤可以放疗吗
未切净的肿瘤,要进行放疗。放疗的主要作用是围绕手术来推进,放疗叫常规放疗,也叫辅助放疗。放疗的作用有:一、手术切除难度大的肿瘤,做术前放疗让肿瘤缩小,然后外科再开刀。二、手术切不干净的肿瘤,进行化疗,叫辅助性治疗,把没切干净的肿瘤,把它再放疗叫术后放疗。既然手术切不干净,首先病人要全面分析,要整体评估,是肿瘤大还是位置特殊,还是血管侵犯,如果已经预测切不干净,一开始就选择放疗,因为切不干净以后癌细胞就会跑,局部残留的病灶不清除,术后残留病灶,再放疗得不了疗效,还重蹈覆辙,增加了负担。所以一开始要评价,是不是该手术,如果手术不了,选择放疗是不是更好。
02:29
放疗会影响生育吗
放射线可以影响生育,癌症的病例四五十岁是高发。但是男性女性有生育需要的这个年龄,在采用放射治疗时候要小心,特别是在腹部、中腹部、盆腔这一带的肿瘤,如果射线直接与卵巢,甚至与男性的精囊、睾丸有影响,射线有影响的部位都要小心。比如对成年四五十岁以上的高发人群,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对年轻的女性像宫颈癌早期,宫颈癌大多数是1到4期放疗都是适应症,而且疗效很好。但是年轻女性她有怀孕的需要,发现的宫颈癌非常早,不建议做放疗,做宫颈锥切,保留子宫和宫颈存在,这种就是避免放射线治疗以后,对年轻女性生育带来影响,所以放射线对生育是有影响。对于年轻男性女性来讲,在盆腔部位的放疗要高度小心,如果有别的手段能够替代,不去受影响,那是最佳方案。
02:00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
腰椎肿瘤临床上并不常见,从肿瘤上可以分为椎管内肿瘤和椎管外肿瘤。如何从临床上发现并鉴别,主要根据以下两点:第一,与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过休息可减轻症状不同,椎管肿瘤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并不能减轻,而且夜间疼痛比较明显,常常以腰部剧烈疼痛首发;第二,临床上普通X线对腰椎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需要做腰椎CT、核磁甚至PET-CT等检查来明确。男性的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腰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二至三年如果出现剧烈腰疼,需要警惕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化疗注意事项
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治疗的手段,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给病人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化疗后患者应注意从饮食、化疗反应的应对和心理三大方面进行调节,来安全、顺利地度过化疗期。
化疗中断后什么影响
化疗过程中中断,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它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患者要保持身心愉悦,化疗是有很多副作用的,如果中断后顾是很难预测的,患者最好持续选择化疗。
化疗毒素如何排出体外
化疗后身体里会出现很多的毒素,导致人们出现了各种副作用,比如浑身没劲、掉发以及脸色发黑等等。那么化疗毒素如何排出体外?患者可以吃点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吃的多样化点。其次如果不行,就要及时去医院调理一下。
营养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世界各国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简称肿瘤)的人数约600万。我国每年因恶性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30万,1997年以来占成年死因的第一位。肿瘤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但国内外学者认为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过多或不平衡与肿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药对改善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
中医学把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及其抗御外邪入侵和清除有害因素的作用总称为“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的不足或降低是人体发病的根据。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肿瘤
- 2 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 3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 4 脊髓肿瘤与脊柱肿瘤有什么不同
- 5 脑部肿瘤包括哪些肿瘤?
- 6 肿瘤是怎样造成的
- 7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 8 肿瘤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