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体小弯处可疑胃壁增厚严重吗

发布时间:2024-12-31269次播放

视频内容:

胃体小弯处可疑胃壁增厚,若为良性病变引起的,一般不严重;若为恶性病变引起的,一般比较严重。
1.良性病变:如果患有慢性胃炎,胃黏膜存在慢性的炎症,可能会引起胃壁增厚。此外,如果患有胃溃疡,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能会引起上述情况。如果是此类良性病变引起的,通常不严重。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咀嚼片等药物进行缓解。胃溃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西咪替丁片等药物进行缓解。
2.恶性病变:如果患有胃癌,癌细胞侵犯局部的组织,可能会引起胃壁增厚,还伴有排黑便、贫血等症状。若为此类恶性病变引起的,通常比较严重。必要时,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改善不适症状。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辛辣、生冷的食物,如辣椒、冰镇西瓜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胃角溃疡会发生癌变吗
胃角溃疡很少发生癌变,但有时溃疡出现特异性改变,其中某些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的癌变风险较高,但总体来说胃角溃疡的癌变几率还是比较低的。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在反复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特异性改变,比如粘膜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出现癌变,但癌变几率很小。对于一些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危险性通常比较高,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过程,胃角溃疡总的这种癌变率比较低,统计学显示一般不超过5%。但如果胃角溃疡处于A2期,就提示有胃癌这种风险,主要表现是溃疡表面坏死,表面覆盖这种白苔变薄,周围充血水肿明显。对于胃角溃疡,应该用一些抑酸、保护胃粘膜的药,促进粘膜愈合,防止癌变。
语音时长 01:41

2021-12-30

89333次收听

01:46
贲门肿瘤一般是良性吗
贲门肿瘤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需做胃镜进行活检,取得病理的结果,明确性质,选择针对的治疗办法。若是癌症,需进行正确的分期,分期后根据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化疗等治疗,贲门腺癌还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也可结合中药综合治疗,中药可起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根据疗效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口服药物的治疗。若发现贲门肿瘤,一定要到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诊断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02:05
胃癌会引起后背疼吗
胃癌有可能引起后背疼痛,胃癌临床表现通常为上腹部持续饱胀、泛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情况。胃癌的疼痛表现有很多种,比如上腹部的隐隐作痛、后背疼等。有以下几点是会引起胃癌后背疼痛:第一通常见于进展期的胃癌肿瘤。第二胃癌转移到胸椎爱。第三胃癌转移到肺部就会出现后背的疼痛。很多胃癌患者如果出现后背疼痛,通常就提示病情非常严重。建议患者到医院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比如胸部加肺部的ct,增强胸椎的核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得了胃腺癌的病人可以活多久
首先第一个得看看胃腺癌,是否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治愈性的一个根除。如果是早期的胃的腺癌,通过内镜下的ESD手术,达到了一个治愈性的根除,再或者通过外科的手也做到了自愈性的根除,而且没有发现周围的淋巴结或者是周围的器官,或者是周围的组织有浸润感染,那这么一部分患者,应该来说生存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所谓的早期的胃的腺癌,通过ESD手术活10年甚至20年,都是很常见的情况,甚至说这部分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糟糕一点的一个情况,如果这个患者他是一个那种未分化或者是一个低分化的腺癌,往往这部分患者的话,很少又出现了一个淋巴结,或者是血液转移的情况,这一部分患者客观的来说,术后患者的一些存活率就稍稍弱一点。有一部分统计中晚期的患者,然后5年的生存率也就是50%~60%左右的时间,提醒做一个胃癌大部分,应该来说大部分都是胃的一个腺癌。其它类型胃癌也是相对比较少见一点,对于胃癌一定要做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这样的话,患者的将来就是说,它的生存的期限也能够更好一些。随着目前科技的一个进步,有一些新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出现,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目前有一些所谓的靶向治疗、细胞治疗,新的这些手段,也在慢慢的在临床上开始使用。所以真正的早期的胃癌,认为它5年生存率甚至说10年,它的概念是非常大的。中晚期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还有是否对放化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敏感等等好多因素来决定。
语音时长 02:38

2021-07-09

88746次收听

胃发紧是胃癌的征兆吗
胃癌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在早期胃癌的时候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进展期胃癌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消化不良,包括像胃发紧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不是胃癌需要到医院请医生来帮助判断,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还有影像学的检查,最主要的是胃镜的检查来进行确诊。胃发紧除了胃癌,还有其他的疾病可以引起来,比方说像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微萎缩性胃炎,还有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等等,都可以引起胃发紧。还有像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可以引起胃的发紧。还有一些病人是消化不良,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也会出现胃发紧,还有一些病人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胃的改变,临床上也会偶尔碰到像急性心肌梗塞,表现的就是胃发紧、然后憋气,感觉不能呼气,然后同时有右上臂的放射性的,不舒服和疼痛。这个时候要紧急到急诊,去做心电图来帮助判断,避免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语音时长 01:32

2021-07-09

65175次收听

腹部ct能不能查出胃癌
CT实际上就是一种X线扫描,也就是说计算机控制下的X线断层扫描简称就叫CT。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的病变就不是特别敏感,如果对像骨骼等等这一类的组织可能比较敏感,看的是比较清楚的。如果说是胃癌,特别早期,体积比较小,非常小的情况下,腹部CT是很难发现的。当然如果说是胃癌到了中晚期的时候,体积比较大,这时候腹部的CT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如果想检查这种胃癌的话,临床上常用的最可靠的办法是胃镜,内窥镜的检查。如果说内窥镜底下发现了这种具有癌症特征的病变,比如说癌性溃疡会出现这种溃疡,接触的容易出血,或者是有占位性的病变等等,比较容易发现。
语音时长 01:23

2021-07-09

80368次收听

02:11
老年人发生胃癌的概率高吗
老年人得胃癌的概率会多一些,一方面年龄大,经过时间多一些,发生肿瘤的概率自然就会多一些。第二,老年人人体经过几十年的生长,人体的器官、细胞都会有一定的恶变率。人体同时有一套监视的机制,监视每一个细胞,一旦发现癌变、变异,监视机制会把这个细胞杀灭、清除,不会长为癌症。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大,体内细胞出现变异、癌变的概率就会提高。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能力,细胞的监视能力也会下降,细胞变为癌细胞的概率在增加,体内的清除机制又在下降。所以老年人发生各种肿瘤的概率都比年轻人高一些。
要当心吃出来的胃癌
目前为止,导致胃癌的确切因素并不十分清楚。但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发现并证明了有六个方面饮食不当可使致癌物和促癌物生成,从而患上胃癌。所以要预防胃癌,就要多注意一下几点。
多食大蒜可预防胃癌
有临床研究显示,大蒜还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常吃大蒜的人患胃癌的概率比不吃大蒜的人低一半。这是由于大蒜中含有抑制致癌物代谢的成分,在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大蒜位居榜首。
04:15
胃癌化疗药物有哪些
静脉注射药物有铂类,如卡铂、顺铂、紫杉醇、5-FU等;口服药有希罗达、S1。胃癌的化疗方式,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包括铂类的卡铂、顺铂、紫杉醇、5-FU等,化疗大多数采取深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部的静脉留置一个针,可以把它留置到化疗结束。还有一种叫PICC在肘部的静脉置一个管,管可以留置三个月或留置半年的时间。还有一类是口服化疗药,对一些病情相对轻一些,比较稳定的患者,口服希罗达、S1的药。还有的化疗叫动脉灌注化疗,胃癌肝转移从肝动脉把药直接从动脉打到肿瘤部位。还有一类化疗叫做灌注化疗出现腹腔、盆腔的黏膜转移,把药直接打到腹腔或盆腔里,使药通过水到黏膜的表面直接杀死癌细胞。还有一类是灌注循环,插两个管这边进去,从另外一边出去,不断地在里面清洗。总体来说化疗方案有很多种,根据每一个病人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这由专业医生来进行考虑和执行。
胃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持续时间
靶向治疗一般患者癌细胞有过多HER2蛋白出现,胃癌的药物治疗在很多年里都是徘徊不前,胃癌因早期隐匿性强,约七成患者确诊即为中晚期的患者选择。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需要长期治疗,同时也有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
嗳气一定是胃癌吗
虽然胃癌会引起嗳气的症状,但是导致嗳气的原因很多,吃了胃癌外,还包括进食过快,消化不良,饮食过于油腻,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所以出现嗳气症状的时候,不一定就是得了胃癌。
胃窦中低分化腺癌怎么办
胃窦中低分化腺癌患者能进行手术应先进行手术,手术的治愈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不能进行手术就做化疗,化疗会让胃癌分期降低,肿瘤会回到初期标准,这个时候在进行手术就可以。另外还有中医药治疗,对抗胃癌效果显著。
语音时长 01:52

2018-09-21

61006次收听

胃印戒细胞癌晚期症状是什么
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的,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肠鸣亢进、放屁增多、大便异常等,容易漏诊。进展期可有腹部包快、腹水、消瘦等。胃印戒细胞癌呈弥漫浸润性生长,且常伴有明显的纤维化(硬化),易浸润全胃。
01:51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侵犯层次不同,将胃癌分为早中晚三期,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尤其中国、日本、韩国发病较高,欧美国家较低,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