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幽门螺旋杆菌碳14和碳13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1-09-0180666次播放

视频内容: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其中碳13和碳14尿素呼气实验属于非侵入性的一个检测。
它的检测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空腹状态下先呼一口气,然后吃一粒小药丸,药丸可含有碳14的尿素或碳13的尿素。过半小时后,把气体吹到样气袋,如果有尿素酶分解了药丸就会产生同位素的二氧化碳,二者的区别就是服药不同。
碳13副作用小,代谢快,碳13老少皆宜,小朋友、老年人都可以检查,但是孕妇或者备孕的或哺乳期,建议不要进行这方面的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什么是碳13尿素呼气试验
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用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医学检验,是诊断胃HP感染的金标准。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在体内呈螺旋形,在体外呈杆状。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通过测定,服用含有碳13同位素的药物,受检者呼出气体中相应代谢产物含量,从而明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治疗后细菌是否已根除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碳13尿素呼气试验精确,具有非侵入性、重复性好、无放射性、无痛苦、操作简单、普适于孕妇和儿童等优点。
语音时长 00:57

2022-10-11

64524次收听

02:42
幽门螺杆菌数值的范围是多少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式,常用的有碳13和碳14检查方法。碳14呼气试验标准值是0-100dpm,碳13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正常值在0-4dpm之间。不少人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时,使用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查时,在100dpm之内属于阴性,表明未受到感染;超过100dpm属于阳性,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幽门螺杆菌检查时,可选用碳13呼气试验检测。碳13呼气试验超过4dpm,表明胃内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需用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胃黏膜组织的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时,或患者进行组织切片染色检查以及细菌培养检查,只要出现阳性,就说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喝什么茶能杀死幽门螺杆菌
没有什么茶可以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微需氧的细菌,是杆菌,所以螺旋杆菌名字里头就概括了,而且幽门指的是喜欢定居在胃窦幽门附近5cm范围内的位置。细菌如果要根除,还需要规范的三联或者是四联方法来杀灭,有些病人还可能存在耐药的情况,有的顽固性的感染的,多次根除可能都失败,所以要指望用什么茶就能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目前来说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研究。有一些中药是可以协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或者能够协助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药物主要是苦寒的药物,因为细菌感染往往都称为热邪,那用寒邪可以去帮助杀灭,比如蒲公英、黄芩,可能苦丁茶也有相同的疗效,因为也是比较苦的。其实茶都是寒性的,能够稍稍协助根除,不能单凭喝某个茶,喝一段时间幽门螺旋杆菌就杀灭了,有点做托卖茶的嫌疑了。所以总而言之,茶叶、茶水是没有有效的杀幽门螺旋杆菌的报道,如果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还是去找医生,进行尿素呼气实验,明确感染程度,根据情况,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根除,而且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足疗程的服药。服药以后还要择期进行复查,一般是停药1个月,就进行呼气的检查来明确杀灭的效果。
语音时长 02:30

2021-10-15

63577次收听

幽门螺杆菌检测值阳性需要做胃镜吗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值阳性,不一定要做胃镜,是不是需要做胃镜要结合被检查者的个人感觉、症状,以及家族史等情况来综合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值方式多种多样,有查抗体阳性、查尿素呼气实验阳性、粪便检测阳性,都可能提示有感染。如果感染很轻微,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平时进食也很好,体型也很匀称,也没有家族史、胃溃疡、胃癌等情况,可以不做胃镜。反过来,如果感染比较重,以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为例,10以上如果说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非特异性的,比方说早饱、恶心、反酸、烧心、胃胀,还有就是纳呆、食欲不振、消瘦,这些报警信号,可以进行胃镜检查。如果说有胃溃疡的家族史,甚至是有胃癌、食管癌等致病的家族史的病人,那就一定要进行胃镜检查。还有一类病人就是反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有有胃息肉等情况,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因为如果反复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失败,可以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在胃窦附近5厘米范围内夹取病理组织,进行药敏实验,就能找到它到底对什么抗生素敏感,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再进行规范的治疗,能够增加根除率。据北大的教授说,有一个最顽固的根除了二十多次,才把它完全杀灭掉,是比较有恒心毅力的。幽门螺旋杆菌往往是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跟胃癌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必要的胃镜检查是不应该拒绝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59316次收听

03:08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怎么回事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是抽血化验的结果,阳性提示身体里可能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有可能是曾经有感染,抗体只是作为普查手段,不能够指导治疗用药。尿素呼气实验会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值,而抗体检测只是单纯的告诉是阳性,还是阴性。如果是幽门螺旋杆菌尿素呼气实验很高,要进行根除治疗。治疗服药根除以后,要停药一个月再复查,复查需要进行尿素呼气实验检测,才能够准确判断。幽门螺旋杆菌除了抗体检测、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还有快速尿素酶检测,粪便检测,当然还有培养等检测。
03:21
幽门螺杆菌吃完药多久复查
幽门螺旋杆菌吃完药以后,应该过一个月进行复查。停药以后,不要再吃药物。过一个月进行复查,时间也不能过于延长,否则有可能再感染不知道,查出来有感染,不太好判断是根除掉再感染,还是压根就没有根除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复查的时候不要选用抽血,最佳的是尿素呼气实验。若复查阴性,说明已经根除掉。复查以后是在4到6之间,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为例,比较可疑,可以择期再进行一次检查。复查完没有杀灭掉,暂时也不能再服药,至少三个月,一般建议半年以后,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手段。
03:52
碳十三是检查什么
碳十三是临床上,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重要手段。它的原理是通过,核数标记碳十三的底物,口服之后,经过半个小时查一下代谢底物,通过质谱仪的检查来判定是否,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实验室指标认为,大于等于4.0级以上,就认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小于4.0是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般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还有人体对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增加,现在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更加积极如果碳十三检查是细菌感染阳性,如果是18岁及以上的人群,有以下的情况就建议去做一下.
03:12
牙膏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吗
牙膏不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厌氧的细菌,对胃酸的耐药特别强,在胃内pH值1.5~3.5的情况之下幽门螺杆菌仍然可以存活,而且还可以定植和增殖。所以,牙膏能杀灭幽门螺杆菌是夸大其词,只是商业的推销手段。有急性胃炎、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用四联疗法可以达到80%或90%根除效率。青少年尤其是14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不建议14岁以下的小孩去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对咽喉炎有伤害吗
通常来讲咽喉炎的发生是由于厌氧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不会引发咽喉炎。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细菌,能够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从而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胃炎。一旦幽门螺旋杆菌破坏了胃粘膜的自我修护机制,体内的胃酸以及胆汁很容易腐蚀到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引起消化道的溃疡,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胃癌发生。一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三联药物或四联药物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按时复查观察疗效。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89441次收听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不会遗传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进行传染,但不会遗传,属于感染性疾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不仅会对肠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引起口臭、慢性胃炎等病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胃癌,造成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它的阳性是胃癌吗
关于这个话题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它的检测目前开展得十分广泛,在各大医院、各大医疗机构、一些体检中心都广泛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为什么?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是一个致病的因素,有一部分患者会导致胃癌的发生。能不能够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一定就是胃癌,其实不尽然,因为是否是细菌的感染能够造成胃癌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胃部的黏膜损伤;比如说有消化性的溃疡,有慢性的萎缩性胃炎,要取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类型和它的毒力,这二者是不一样的。有一少部分幽门螺旋杆菌它是毒力比较强,能够诱发胃部的病变,尤其是胃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都能够诱发胃癌。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您完善胃镜以后发现胃黏膜非常光滑,没有任何的病变,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我们一般来建议还是要完善胃镜的检查,明确细菌感染有没有对胃黏膜产生侵害,甚至是癌变这样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52

2020-02-14

58466次收听

幽门螺杆菌检测数值高怎么办
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数值高的患者来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还要应用抗菌药物、益生菌类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幽门螺杆菌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度也很高,比如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口口相传,也就是会通过口水传播;比如大人经常把饭菜,嚼烂了给小孩吃,这时候就很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如果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后,病菌就会粘附在胃上皮等部位,刺激身体,导致胃内环境改变。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胃黏膜中,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