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怎么治疗慢阻肺

发布时间:2018-09-2150962次收听

语音内容:

中药治疗慢阻肺是根据患者整体的情况进行辨证,慢阻肺跟中医文献里的肺胀是相对应,治疗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主要是调节脏腑功能,以补为主,针对肺虚或者是脾虚或者肾虚的患者,以补益的方法来调节脏腑的功能。还有一个是痰浊,会用活血和祛痰的方法。对于急性发作期,目前认为,以攻法为主。主要是针对实邪,比如淤血的状态或者痰浊的状态,还有毒邪,如雾霾或者是工业的污染,包括香烟。中医认为是一种外生的毒邪,因为对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有一定作用,所以在急性发作期时需要有解毒的中药,主要的作用是去实邪,兼顾固本,补脏腑亏虚的状态。
稳定期时,需要根据病人的整体状态和临床情况来判断调整攻和补之间的关系,调整脏腑功能,用固本的方法的同时也要兼顾血瘀和毒邪,如七分攻三分补或者三分攻七分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慢阻肺可以治愈吗
慢阻肺是不能完全痊愈的。慢阻肺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病情严重时还会诱发自发性气胸、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性治疗,是能够减缓病情进展,减轻慢阻肺患者的不适症状的。临床上可以通过吸入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药物。患有慢阻肺的病人一定要戒烟,另外,还可以注射疫苗预防发生呼吸道感染,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合并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还需要给予长期吸氧治疗。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15

82914次收听

03:01
正常人能憋气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可能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肺功能的情况和时间长短各有所差异,多数是在半分钟以上,半分钟到1分钟。一些体质好的甚至是运动员,憋气的时间更长。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憋气时间比较短。如果贫血,会影响憋气,一些游泳运动员或登山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携氧能力、肺功能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他的憋气相对是比较长的,正常人也不太建议长期反复的练习憋气,因为反复人为的造成体内的低氧环境,对体内脏器、各种酶,并不是特别好的状态,不建议人为的去锻炼这个方面。
慢阻肺饮食注意事项
慢阻肺是一种对患者健康威胁很大的疾病,患者除了积极的治疗,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来辅助慢阻肺的治疗,合理的饮食是护理的重要方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慢阻肺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治慢阻肺的药有哪些
秋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低温与雾霾的双重影响,不少慢阻肺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何不能及时治疗,则会有较大隐患,那么治疗慢阻肺的药物都有哪些呢?
慢阻肺会肺气肿吗
慢阻肺是可以导致肺气肿的。但是慢阻肺与肺气肿并不是一个概念。肺气肿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气流阻塞性疾病发展到一定严重阶段的病理状态,表现为肺泡过度的膨大、肺组织的过度充气。而慢阻肺这个病中存在这种病理改变。因此,我们建议慢阻肺患者一旦确诊以后,强调应该尽早治疗,尽早控制病情,而且慢阻肺是终生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切不可私自停用药物,这样会让疾病快速进展,甚至发生肺气肿等情况。
语音时长 01:53

2020-10-20

64479次收听

慢阻肺会传染给别人吗?
慢阻肺主要是由于长期吸烟或者是经常和抽烟的人呆在一起造成的结果,这些人的肺部都不是很好,而且慢阻肺会慢慢发展,不及时进行医治的话,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玻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迅速,很多人注意的地方都不够,所以慢阻肺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会被传染
慢阻肺的病因都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些朋友因为患上了慢阻肺而失去生命的消息,其实慢阻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气肿,会让患者出现长时间反复的咳嗽,同时伴有胸闷气喘的现象,这就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于是就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慢阻肺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慢阻肺患者需要戒烟吗
患有慢阻肺的患者需要及时戒烟。在香烟中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这一些颗粒在进入到身体中,会黏住在支气管上面,造成肺部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导致慢阻肺的恶化。并且常常吸烟者,患上慢阻肺的几率会加大,所以需要及时戒烟。同时要多进行锻炼并且保持空气的流动。
慢阻肺症状都有哪些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喘息,咳嗽和其他疾病不一样,咳嗽多半有稍许分泌物,是白泡痰。和其他感染性疾病不一样,慢阻肺是非感染性疾病,是慢性气道炎症导致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就是咳嗽,咳少许的白泡痰。慢阻肺发作的频率、发作的时间有特点,睡前和晨起有阵发性的咳嗽、咳痰。喘息特点是慢阻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呼吸困难、喘息。从四季的发作来说,秋冬季节,寒冷的不良刺激更容易诱发慢阻肺的发生。有个别人有特殊体质,比如接触到花粉和其他的不良刺激也会发作。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12

53897次收听

慢阻肺和肺气肿有哪些区别
这两个疾病其实既有相关性又有所区别。慢阻肺其实是功能障碍上的诊断,而肺气肿就是说肺里面的气体肿胀在肺里头。肺气肿其实是一个结构性的疾病名称。肺气肿因为气体在肺泡里头积存过多,它是可以引起慢阻肺的。而慢阻肺不一定就会合并肺气肿。因为慢阻肺是一个功能诊断。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说一个房间,房间里头的气体多了造成呼吸困难等症状,大家称之为肺气肿。但是如果说这个房间里的气体多了,而它的气流是通畅的,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肺气肿。当这个房间因为气体多了以后而产生肿胀,产生了气流的阻塞,大家就称之为慢阻肺。因此,肺气肿是一个结构性的病变,而慢阻肺是一个功能性的诊断,两者有所区别。但是也有相互的重叠,但是不能说是同一种病。肺气肿就是结构性的问题,它又可以合并慢阻肺,也可以不合并慢阻肺。而慢阻肺可以出现在肺气肿中,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的一些疾病中,有的慢阻肺病人可以没有肺气肿。所以说一定要将两者区分开,同时也要认识到两者的相同性,这就是它们两者的关系。
语音时长 01:45

2020-03-12

61335次收听

慢阻肺能传染吗
慢阻肺会不会传染其实得看这个病的性质。临床上说慢阻肺是一个气道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医生称之为是非特异性炎症。所谓非特异性炎症,就是一个非感染性的炎症,它不具备感染的这种条件,它不是感染性的,不是说患者用点抗生素这种病就能好的,它是非特异性的炎症。这种炎症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得到控制,包括临床常规使用的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激素来进行治疗,而不是用抗生素解决。当然在慢阻肺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合并感染,所以有的病人也会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但是归根到底慢阻肺不是一个感染性疾病,所以更谈不上传染。因为传染性疾病的基础肯定是感染,所以它连感染性疾病都不是,更谈不上是传染性疾病。所以慢阻肺是不会传染的,但是在慢阻肺的病程中可能会有合并感染。医生对有的病人会处方使用抗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有的病人会用得到。慢阻肺的治疗感染只是其中一方面,临床上慢阻肺的治疗主要包括“三驾马车”,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抗感染只是其中之一,并且要有一个严格的适应症才能够使用。所以从它的治疗,患者也可以了解到,慢阻肺的疾病本质不是感染性疾病,也不是传染性疾病,大家不用恐慌。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2

60085次收听

02:29
慢阻肺会发展成肺癌吗
慢阻肺和肺癌之间没有很明确的关系,但是慢阻肺可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因为慢阻肺归根到底是慢性的气道炎症,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反复发作,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慢阻肺一旦诊断明确,患者应该要积极地控制好病情,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加重的次数,减少对患者呼吸道、肺泡的损伤,从最大程度上减少转化为肺癌的几率。一些特殊人群应该积极地做好早期筛查工作,能在肿瘤的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地处理。同时高危患者应该进行肿瘤相关的早期筛查,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03:01
慢阻肺如何检查
慢阻肺是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性疾病。慢阻肺的检查有以下几个方面:肺功能的检查、影像学的检查、抽血化验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患者确实有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并且通过肺功能检查给慢阻肺分级,所以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影像学的检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来筛查除外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包括胸片或者是CT。抽血化验。如血气分析、生化检查等,观察患者的缺氧程度,对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需不需要早期的干预等综合性的评估。
02:24
慢阻肺严重吗
慢阻肺的诊断,一定要找专业的大夫根据肺功能,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的指数,近期的发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行严重程度的评级,才能确定慢阻肺严不严重。如果是轻度的慢阻肺,肺功能受到轻度影响,病情没有反复的急性加重,也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这样的慢阻肺病人,严重程度就比较轻。如果是轻度的慢阻肺,评级非常严重,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地和医生配合,积极治疗,包括氧疗,药物的使用,并发症的处理,肝脏、肾脏功能的支持,营养状态的支持等。
02:36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如何治疗
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要的治疗方式是进行抗炎治疗,也就是抗感染治疗。有大概80%至90%的慢阻肺患者出现加重的原因,是由于细菌感染,所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抗细菌治疗,会非常重要。另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包括化痰。此外,患者还应该使用一些平喘的药物,来改善症状。在临床的治疗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据患者的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疾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慢阻肺患者,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治疗。在住院期间,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使用医院的呼吸机进行治疗,结合氧疗。这样,可以把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同时,还应该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条件,观察各个指标,及时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