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息肉症状

发布时间:2019-10-1155214次收听

语音内容:

肠息肉最多见的表现就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是稀便,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些病人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黏液血便或者是黏液大便,这些都是肠息肉比较常见的表现。
还有的患者会有出血的表现,而且出血的颜色有些可能是鲜红色。这种息肉多发生于距离肛门比较近,比如直肠,这是需要与痔疮进行鉴别。但是有的息肉也并不是有这么典型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没有任何表现的病人,在做结肠镜时会发现有息肉改变,甚至是息肉恶变的情况。所以我们推荐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性的病史、大便性状改变的人,要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03
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大便
肠息肉手术,术后几天排便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和四方面有关系:第一,患者做手术的类型,息肉手术是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腹腔镜下切除。第二,取决于术后进食东西的早晚。第三,取决于患者进食了何种类型的食物。最后,可能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关系,肠功能恢复的越快,术后可能排便就会越快。如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慢,术后排便时间就会延长。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可能有些做完手术切除以后,术后第二天就排便。这个排便是那种血性的,这些还不是正常的排便,可能和手术中肠道内的出血有关系。何时能排出黄色的成形的便或者是稀便才算是正常的排便。
大便先硬后稀算是癌症吗
如果开始大便比较硬,后面比较稀,我们可以推测结肠功能不太好,但不一定是癌症。大便为什么会先硬后稀?首先我们说大便为什么会硬,食物经过胃、小肠消化以后排入结肠,前段距离胃和小肠,都是进行消化和吸收,营养大部分得到吸收了,排入结肠以后是一个非常稀的状态,是非常不利于排便的,在结肠会发生什么变化?尽可能吸收水分,使大便成形,然后排出体外。而如果大便先硬后稀说明什么,结肠功能出现异常,虽然功能异常,并不一定是癌症,有可能是什么?比如息肉、良性的肿瘤,有可能是什么?比如炎症等,都有可能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先硬后稀。同时除了大便的软硬度之外,还看有没有混有血液,有没有特殊的气味等,这些都是便于我们去判断,有没有可能存在肿瘤,但是我们并不能通过先硬后稀,来认定这个病人有癌症。
语音时长 01:31

2021-07-09

65644次收听

01:53
肠镜切除息肉要消炎吗
肠镜现在非常普及,检查的目的是排除是否长有息肉,长没长肿瘤,是不是有肠炎等。一般来说患者在了解肠镜之前需要喝清肠药,因为如果做肠镜全是粪便,就没有办法进行肠镜,也看不见任何的息肉。所以做肠镜之前,已经把肠道都清洗干净了。如果在做肠镜的过程中发现有息肉,是可以消毒的。如果肠镜发现有息肉,当时给患者取完后,其实际是一种电切,切完了以后一定要送去病理检查。这种电切本身就是一种高温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不用害怕会感染,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切除息肉后感染的情况。
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是否严重与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息肉体积较小、数量较少,一般不严重;息肉体积较大,数目较多时,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穿孔,甚至出现肠癌,就比较严重。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肠息肉在临床上最多见的也就是大肠息肉,按照解剖学上也就是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根据其病因通常包括炎症性的息肉和肿瘤性的息肉,肿瘤性息肉是指原发于粘膜上皮细胞的肿瘤性增生,而炎症性息肉通常是因为各种因素破坏结肠、直肠黏膜导致的。炎症性的改变,增生。炎症性息肉出现了症状或表现,主要是肠炎性的表现,可以出现腹部隐痛不适,也有可能伴有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对于肿瘤性息肉,如果影响到肠道功能,或者是粪便刺激,肿瘤性息肉粘膜表面破裂,也可以引起出血,或者粘液脓血便,甚至因为肿瘤性息肉增大,引起不全性的肠梗阻,而表现为腹痛腹胀,甚至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的症状。对于出现腹痛或者是血便症状或者粘液脓血便,通常需要进一步做肠镜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为肠息肉。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31

56263次收听

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
零点五厘米以下的息肉通过内镜下活检钳钳除,大息肉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还有蒂,用圈套器套掉,可以做个内镜下粘膜切除,如果是太大了,平铺的,可以用内镜下粘膜剥出术。际上十二指肠紧邻着胃和小肠,本身球部接着幽门口,把食物送下来,通过降部,降部非常重要的,胰液和胆汁把它排到十二指肠里,帮助消化吸收,然后通过水平部慢慢进入小肠,也就是说十二指肠相当于小肠起始部,帮助进行一个消化吸收,它的位置和它作用都非常重要。息肉一个是局部腺体增生,另一个是腺瘤。局部腺体增生临床不管它,不去处理,定期复查就可以。这个定期一年两年都可以,因为布氏腺增生基本上不会癌变,虽然看起来比较恐怖,簇状增生,诊断还是靠一个病理诊断。如果是腺瘤,可能是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这种息肉通过药物有没有可能恢复、自愈,完全不可能。只能通过内镜下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58

2019-12-20

62449次收听

肠镜切息肉后注意事项
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医生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给出不同注意事项。主要根据息肉大小、息肉位置、息肉数量,叮嘱患者禁食或卧床,流食或半流食。息肉较大者,一般建议卧床、禁食1-2天;息肉较小、较少者,一般建议禁食一天即可;若为活检钳钳除的较小息肉,建议术后半流食1-2天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肠道息肉的出现会有着明显的疼痛现象,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要想有效减少疾病的出现,本身就应该做好预防,预防之前也应该了解诱发的因素,其实引发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遗传性因素所造成,也可能是受到炎症的刺激,或者是生活习惯的不正确,饮食习惯的不正确。
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肠息肉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几种类型,一个是炎性息肉增生期息肉,这类不会癌变。一个是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发生癌变。一、炎性息肉增生期息肉,这种息肉不会癌变。二、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腺瘤性息肉并发癌变也需要条件,一般直径越大,癌变的几率越高。如果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患癌的风险基本上不存在。
语音时长 01:02

2018-10-19

58848次收听

01:30
胃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胃肠息肉切除后还会不会癌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胃肠息肉切除之前都会取病理,术前就需要有病理诊断。一般情况下,息肉都是良性息肉,良性息肉手术后也会送大体病理,如果病理结果显示没有癌变,则切除之后息肉就不会癌变。有个别的息肉比较大,因为在取病理的时候只取局部病理,在切完息肉后进行病理检查,如果病理报告有癌、有低级别瘤变或者高级别瘤变等早期癌症的表现,则此时已经超出息肉的范围,患者可能要追加手术治疗。
肠息肉多长时间复查
肠息肉如果小于两公分,一般认为一年复查一次。如果一年中,没有症状,比方没有腹痛、腹泻、大便出血,说明手术比较成功。如果在一年中,觉着肚子比较胀,甚至觉得大便出血是暗红色,就要随时上医院做肠镜检查。如果没有这些毛病,一年甚至两年还不复查,就容易引起再生长,就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
语音时长 01:03

2018-09-14

68370次收听

01:43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对于肠息肉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导致患者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发病原因:第一,通常情况下,肠息肉患者在有些时候,会比较郁闷,中医常说“不通则痛”,有些时候经血不通,就会造成肚子疼的症状出现,可能是由于肠道不通畅所导致,不通畅可能就会引起组织生长结节;第二,在有些时候,肠息肉的出现,可能是与家族遗传史有关;第三,肠息肉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病人有气滞血瘀的症状出现,或者是患者比较抑郁,有不高兴的事儿,或者是患者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影响心情。所以,通常情况下,会主张那些45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尽早去医院,做一些常规的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有肠息肉的存在,就一定要尽早进行手术切除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01:43
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进行肠息肉手术,需要在患者的肠子上切除息肉。需要在患者的肠子上,切一块小东西。在做完肠息肉手术以后,肠子就会变得很薄,就会容易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所以,患者的肠息肉切除以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肠息肉术后,要注意禁食2天到3天的时间,患者在禁食期间,只能喝水;第二,在做完肠息肉手术以后,患者最好不排便。因为肠息肉手术,就会切除肠息肉段的肠子,当肠子切除以后,就会变薄。当患者排便的时候,就会有肠蠕动的情况发生,而当肠蠕动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肠穿孔的出现;第三,患者在术后吃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要注意先吃流食,再吃半流食,再过渡到普食。如果患者是正常排便,没有腹痛,没有出血,就可以出院。
增生性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增生性肠息肉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多发于大肠,体积较小。肠息肉与慢性肠道炎症刺激和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相关联。症状在早期不是很明显,发展以后会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一旦发现大肠粘膜上有息肉的朋友,应立即手术就医选择治疗方案。
肠息肉恶性和良性区别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只有在检查时方可发现。区别直肠息肉的良性与恶性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的关键,也是患者治愈好坏的重要保证。若息肉较大,经常受到粪便摩擦,可使其粘膜糜烂,粪内有血液和粘液。一般从它的性质,大小,外形以及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