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少山楂刺激宫缩
发布时间:2020-02-1359300次收听
语音内容:
山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但是吃山楂对子宫收缩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一种普通食物,可以适当服用。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非常的多,主要包括下列因子,例如前列腺素,雌激素与孕激素,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内皮素,皮质醇激素等。研究表明,妊娠晚期的炎症细胞因子,机械性刺激等多因素作用,会使子宫下段形成以及宫颈成熟,诱发前列腺素及缩宫素的释放。子宫肌细胞间隙连接形成,子宫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使子宫由妊娠期的稳定状态转变为分娩时的兴奋状态。从而诱发子宫收缩,启动分娩。
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如果各个因素均正常,并且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地经阴道自然分娩,则为正常分娩。正常分娩依靠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但同时还需要拥有足够大的骨产道,软产道。
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如果各个因素均正常,并且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地经阴道自然分娩,则为正常分娩。正常分娩依靠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但同时还需要拥有足够大的骨产道,软产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A/64/ooYBAGa8dMKAcl1xAACDHDrsgvQ58.jpeg)
为什么一宫缩就出汗发热
一宫缩就出汗发热可能与生理性因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内分泌失调、妇科炎症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改善措施。1.生理性因素: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进而引起一宫缩就出汗发热的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2.营养不良:若日常的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也会导致宫缩后出汗、发热,所以建议患者进食较为营养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等。3.身体虚弱:若身体较为虚弱,容易出现虚汗、发热,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丸等药物治疗。4.内分泌失调:经常熬夜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造成发热、流虚汗的现象,一般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缓解不适。5.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可能会引起一宫缩就会出汗发热的症状,所以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凝胶、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消糜阴道泡腾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阴道的清洁与护理,清淡饮食,有利于身体恢复。
宫缩强度到多少才会开指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3E/oYYBAGC_L2aAaDEvAALaog9oqUc18.jpeg)
宫缩频繁但不痛怎么回事
进入孕晚期后可能会进入分娩状态,分娩的主要表现就是有宫缩出现。宫缩一开始是不规律且持续时间较短的,有一部分孕妇不会感觉到疼痛,只会感觉到腹部的发紧,进而发坠,但大多数人在宫缩时都会感觉到疼痛。如果宫缩越来越频繁却没有疼痛和坠胀的感觉,那就要判断这是不是宫缩,或是不是有效的宫缩,会不会是因为肠道过度蠕动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此时可以到医院做一个宫缩和胎心的仪器监测,加上医生对腹部和宫口的检查,判断这个宫缩是不是有意义。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4/A9/ooYBAGDQ2saABnlsAACu8xZfUfM40.jpeg)
宫缩强度多少开指
一般公认宫腔压力能达到40mmHg-50mmHg以上的时候,是一个有效的宫缩,有效宫缩持续一定的时间会引起宫口的开张,慢慢进入正式临产的状态。自然临产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宫缩、阵发性的下腹痛。最初的时候宫缩痛是一个假的表现,表现在不规律,对宫颈的作用不明显,不会引起宫颈的缩短、宫口的扩张,慢慢促宫颈成熟的过程。但正式的以后,慢慢宫缩变规律了,强度越来越重以后,才会引起宫口的开张。至于宫腔压力或者宫缩的强度到了什么程度能引起宫口的扩张,个体差异比较大。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13/D7/ooYBAGC5QJSANolGAACwOFEKk5820.jpeg)
宫缩素打多少剂量
宫缩素在不同的情况、不同治疗方向,应用的剂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孕晚期需要引产的孕妇,需要用缩宫素静点加强宫缩,通常剂量可以是500:0.5的浓度开始。但是对于产后病人,子宫收缩不好,可以用缩宫素,可以在液体里头一下进到10个单位,甚至20个单位。当然,每天总的剂量,理论上不要超过60个单位。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当中,也要用到缩宫素,应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术中的出血。如果妇科患者需要剔除子宫肌瘤术,有时候也要需要用到缩宫素,用缩宫素的好处就是,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
肚子鼓包是胎动还是宫缩
宫缩七八分钟一次多久生
如果发现有规律性宫缩,一般24个小时内会自然分娩,但是也和外界很多因素有关。初产妇从有宫缩后一直到分娩所需的时间,估计在13个小时到14个小时,如果是经产妇所需要的时间是7个小时到9个小时。
宫缩疼还是生的时候疼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9D/o4YBAF5COr-AacTXAAJI8usKxvk71.jpeg)
宫缩的疼痛比较剧烈,每个女性对子宫收缩的疼痛敏感度不一样,属于个体差异。宫缩是贯穿在整个产程过程当中的。随着产程的进展,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并且强度会逐渐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达一分钟或更长,间歇期近一到两分钟。产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又称为宫颈扩张期。是从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初产妇的宫颈比较紧,宫口扩张也比较缓慢,需要11到12个小时。经产妇的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需要六到八小时。第二产程又称为胎儿的娩出期,是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初产妇需要一到两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第三产程又称为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胎膜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全过程。需要5到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如何降低子宫敏感宫缩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E4/ooYBAF5COXKABa-FAAELd2C8ZVI17.jpeg)
妊娠晚期子宫敏感度会增加,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特殊干预。子宫收缩会促进产程的进展以及产后的子宫恢复。如果是在孕中期发生的子宫敏感出现宫缩的情况,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是否有先兆流产的情况发生。女性朋友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劳累,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宫缩不是很频繁,没有明显的疼痛,可以通过加强饮食调养,适当休息的方式来帮助恢复频繁的宫缩。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可以给予药物静滴抑制宫缩。怀孕期间要注意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要搬重物,不要抽烟喝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抑郁或者焦虑的情况发生,保持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不要熬夜,定期产检,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
宫缩二十分钟一次还有多久能生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E4/ooYBAF5COeCAVey6AAFSb3AvkiQ49.jpeg)
宫缩20分钟一次还有多久能生:如果宫缩是20分钟一次,说明还没有进入产程,建议要放松心情适当休息,如果宫缩达到五到六分钟一次,才是真正进入了产程阶段。通常开始宫缩时,间歇期为五到六分钟,持续约30秒。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并且强度会增加,间歇期会缩短。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达到一分钟或更长,间歇期仅为一到两分钟。整个产程也就是分娩的全过程,一般需要24个小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也就是开全为止。初产妇宫颈较紧大约需要11到12小时。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初产妇大约需要一到两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第三产程也就是胎盘娩出期。通常需要5到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宫缩疼痛怎么缓解
一旦出现了宫缩疼痛的现象,可以用装满麦麸的布袋加热之后热敷背部,这对于疼痛症状的缓解很有帮助。再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或者是听一些轻松的音乐放松心情,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做分娩球操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早孕宫缩的治疗方法
孕早期出现宫缩后,首先要全身性放松,再采取正确呼吸方式舒缓心情;还可以通过局部按摩,以及多吃梨子、苹果来缓解宫缩的症状。而严重的宫缩,就需要进行保胎治疗和吸氧治疗,来确保胎儿能够存活。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15/ooYBAF12Di-AZIwTAALGZEH6NJw24.jpeg)
孕晚期经常宫缩会早产吗
孕晚期经常宫缩有可能会早产。如果到孕晚期28周之后,经常出现规律性的腹痛一定要小心,这可能是属于先兆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的迹象。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胎心监护监测到宫缩的频度和强度。要是属于先兆早产,应给予宫缩的抑制剂进行治疗,防止早产的发生。因此,一般出现规律的宫缩,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因为一旦出现规律的宫缩导致早产,而这时胎肺发育还不成熟,早产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甚至会出现肺炎,由此引申出很多不良后果。
宫缩是什么感觉
宫缩是孕妈妈在临产前会出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宫缩的时候腹部会一阵阵的变硬,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规律性,也没有疼痛感。后期宫缩会变得很规律,但是也会出现疼痛感,就好像是来月经一样。
什么是假性宫缩
假性宫缩是怀孕6个月以后偶尔出现的子宫收缩情况,不是真正的宫缩,此时准妈妈会感觉肚子发硬、发紧,有轻微的疼痛感,这和孕期有性生活,受风着凉,肚子受到外力的撞击,孕妇站立时间太长等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时不用过于担心的,但是如果是在孕晚期,这种假性宫缩次数过于频繁,就要注意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