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发布时间:2020-03-1659397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胆囊息肉的自愈率是比较低的。对于直径小于一公分以下的胆囊息肉,只需要定期的体检就可以了,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就足够了。而对于那些直径已经超过一公分的胆囊息肉,一般是要做外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腔内生长的一个息肉样的一个组织,病理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胆固醇性息肉,另外一种叫腺瘤样的息肉。但无论是哪种胆囊息肉,完全自己消失不见的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一般胆囊息肉,平时病人要做定期的随访观察。因为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跟胆囊息肉的直径有明确的关系。

因为超过一公分的息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胆囊癌的风险,而胆囊息肉发展成胆囊癌过程一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容易被人忽视,等有症状的时候再进行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就已经处于疾病的比较晚的一个时期了。胆囊癌本身的恶性程度非常高,所以说,对于胆囊息肉而言,绝大多数是没有自愈的这种可能,对于直径小于一公分的息肉要密切观察,一公分以上要尽早手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日常不引起重视的原因而加重
一名男性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间歇性疼痛不适,但是程度较轻,因此没有重视,拖延半个月后到我院进行检查治疗。于我院进行腹部彩超提示胆囊息肉,为求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予以抗生素、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病情稳定,经过患者申请后返家疗养。
01:56
为什么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更新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时从胆囊壁上脱落,从而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运动时,纤细部位可能发生了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到肠道内,也就出现后续检查中胆囊息肉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临床上并不是非常多见,但偶尔可以遇到,无论哪种原因都不必慌张,总之并不是坏事。
得胆囊息肉能不能死
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上了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后都不知道这种疾病应该不应该接受治疗,其实也就是不知道这种疾病严重不严重,那么胆囊息肉这种疾病究竟严重不严重呢?相信这是大家都非常想了解的,专家表示明确表示胆囊息肉严重起来是比较吓人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疾
胆囊息肉能治好吗
目前胆囊息肉在我国的发病率还是非常高的,此病虽不会致命,但是长久不治的话就会危害到健康。如果患者再不重视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会使其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因此大家要了解胆囊息肉的治疗,才能尽早选到适合自己的办法。下面就来介绍胆囊息肉的治疗有哪些。
找准时机消除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得了胆囊息肉多久会死
得了胆囊息肉还有多久会死?胆囊息肉是胆囊内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不用过于担忧,通常就在1cm以下可以暂时不用干预处理。建议患者最好去医院定期检查。日常生活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严重者需要去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采取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是什么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判断它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胆囊息肉是临床肝胆外科,最常见的门诊碰到的胆囊疾病。很多人是在查体发现做B超,B超大夫汇报胆囊里面,有一个多大的息肉。首先要看息肉,一般在分类上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腺瘤性息肉叫真性息肉,息肉是有种局部的细胞成分的。所以息肉要看大小,一般来说,超过一公分以上的息肉癌变的几率会明显增加。临床上真正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还有一种息肉是一种炎性胆固醇结晶形成的一种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所以将来往下发展,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性的结石。所以处理不是说非得要超过一公分,就需要手术治疗的,而是要随同它的变化,看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这时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比如溶石利胆一些药物,对于一些早期的胆囊胆固醇沉积,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逆转。
语音时长 01:55

2020-03-18

58978次收听

03:09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胆囊息肉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另外一类是腺瘤性质的息肉。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和人体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的功能密切相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时,胆固醇会从胆汁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形成了最常见到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随着胆固醇结晶的不断增加并积累,息肉就会越来越大。腺瘤性质的息肉是由于胆囊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的,但是这种增生是良性的。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性息肉有的时候可以合并存在成为混合性息肉。不管是哪一种性质的息肉,都不需要太过紧张,定期复诊,当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听从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小及无症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做个腹部彩超检查。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以上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可以采取腹腔镜下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或者采取开放性手术切除胆囊。术后在饮食上不要吃过于油腻大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饱胀不适,其次进食后可以出现不适感加重。如果伴有结石,可以出现胆绞痛的症状,但是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27

60070次收听

腔镜胆囊切除后放射性背痛是怎么回事
腔镜胆囊切除后放射性背痛可能是胆囊术后综合征,又称之为胆道术后综合征。术后放射性背痛主要由于胆道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生理现象引起。要及时检查并治疗,同时调整饮食。一、放射性疼痛: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相通处有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是由括约肌控制,括约肌功能正常情况下,可定时向肠道排放胆汁。术后由于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促使胆汁排放异常,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痉挛及炎症的发生,从而出现放射性背部疼痛。二、检查与治疗:可以做腹部彩超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胆管异常情况,如果存在胆管炎症及胆管结石,则需要采取抗炎及利胆的药物治疗。同时出现疼痛需要采取止痛的药物治疗,从而减轻症状。在饮食上少吃油腻食物。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27

54907次收听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要注意饮食,定时随访,如情况严重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比较高发,而且呈现年轻化,这跟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胆囊息肉一定要定期的检查。如果息肉很小,也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不管;只要定期的做超声检查,就可以动态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合并消化道症状,餐后出现腹胀、隐痛,都可以先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逐渐增大,长到一公分左右,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息肉很小,大概五六毫米或者更小,也可以考虑尝试用熊去氧胆酸之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没必要长期服用药物。
语音时长 01:45

2019-01-14

56182次收听

03:07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有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不规律性右上腹不适。经常呕吐、胃部不适,剑突下疼痛。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胆囊息肉是多发性的。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不规律性右上腹不适。有的病人不觉得疼,会经常呕吐,右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表现为胃部不适,剑突下疼痛。
03:10
胆囊小的原因
胆囊缩小是因为先天性胆囊、胆囊慢性炎症而引起。胆囊缩小由不同原因导致,先天性胆囊,发育小,胆囊先天性缺如。胆囊慢性炎症导致胆囊萎缩,合并胆囊结石,从影像上、超声、ct或核磁能看到胆囊的整体缩小。胆囊壁厚,胆囊腔小,充满型结石,胆囊萎缩,没有功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比较容易复发。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息肉消失即可痊愈,但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有概率出现息肉复发。如果经过手术,做了保胆取石,这种息肉取出以后,如果不进行药物的配合进行干预,术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07

57885次收听

01:32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两种,胆囊息肉一个是真息肉,是胆囊壁长出了一块息肉一样的东西。还有一种息肉,是在超声底下看着像息肉,但不是真息肉,是结石的早期胆固醇的沉积。沉积到一定程度,堆在一起,通通叫胆囊息肉样变。这类实际上是结石的早期。两者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