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苦夏
烈日如火,热浪袭人。炎热的夏天,让人心烦气躁,吃不下,睡不好。易怒、乏力、头晕、胸闷,中医说这是“暑伤气”,民间说是“苦夏”。苦夏是指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食物摄入量减少、身体疲劳、精神萎靡、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不是一种疾病,但如果反应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的症状。
常见证类型有:
①气阴两亏的夏天。见神疲倦、疲劳、嗜睡、头晕、出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牙痕,苔薄,脉薄。治疗清暑益气养阴,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
②夏天又湿又困。见神疲倦、乏力嗜睡、上腹闷少、口淡恶心、大便稀疏、苔藓油腻、脉冲湿润。治疗夏季湿度,用藿朴夏苓汤分散。一般来说,夏季过后,病情可以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夏季必发的周期性特征。夏天也是中暑的先兆。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中暑。
为什么会导致苦夏?
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有些人吃冷的东西,感觉更快乐,更放松。或者有些人胃口不好,认为吃冷的食物可以扭转苦夏,结果越扭转苦夏的症状就越严重。
苦夏是因为胃肠道问题,一个人的胃不舒服一定是一整天都很烦躁。我们说胃肠道最初正常分泌消化液,结果蒸干,消化液分泌较少,你的胃肠道消化能力降低,消化能力降低吃什么不香,所以会减少食物量,甚至有些人在夏天会有抑郁的问题。但这并非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吃冷饮后,冷的东西对胃肠道是一个很大的刺激,特别是当温度很高时,突然把冷的东西放进去,胃会痉挛,更严重的是停止工作,完全罢工。也就是说,物极必反。本来你想缓解症状,增加食欲,导致胃更不舒服,嘴更苦,心情更差。
苦夏中医治疗
心理:安神戒躁
盛夏,人们也会“中暑”,主要症状是易怒、易怒、易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乏兴趣。许多人经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与他人发表意见。
据统计,约16%的正常人在夏季会“情绪中暑”,特别是当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超过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因此,预防苦夏,心理调节也很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读一些快乐的书,既能给生活带来欢乐,又能消除苦闷。在幽默的情境中放松紧张的神经,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快乐地度过炎夏。
睡眠:补充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多少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但要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期睡觉的习惯。夏天睡觉的最佳时间是22:00—23:最佳起床时间是500:30—6:30.生物钟不是“错点”,身体的各种生理节律都可以安全运行。午睡可以补充减少夜间睡眠时间。午睡只需要小睡一会儿,就有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适当的午睡可以平衡体内激素分泌,减少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坐在或伏案上睡觉,更不要睡在凉风、过堂风或空调旁边,以免感冒。炎热的天气皮肤毛孔舒张,邪气易通过毛孔长驱直入,易感冒感冒。保证睡眠质量,对于缓解“苦夏”症状非常重要。
苦夏吃什么好?
吃冷饮或洗冷水澡的防暑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在“冷”刺激人体的温度传感器后,调节中心有一种“冷”的感觉。因此,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液分泌减少。多喝热水,多洗热水澡,“热解暑”,是防暑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夏季炎热潮湿,心火当令,苦味食品不仅能缓解炎热,还能燥湿邪,有利于脾胃运输功能的恢复。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食品主要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解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功能。
西瓜:清热解毒,除烦解渴,利尿,帮助消化。
海带:表面有一层略带甜味的白色粉末,是一种极具医疗价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治疗食物中毒。
丝瓜:香甜凉爽,具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活络通经、解暑热、解渴、祛风化痰等功效,是夏季保健的佳品。
苦瓜:清热解热,明目解毒。苦瓜维生素含量高。
黄瓜:气味甘寒,清热利水。黄瓜含水量超过10%,是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草莓、大豆、绿豆、荠菜、冬瓜、芹菜、菊花、竹笋、菱角、蚕豆、红豆、青鱼、鲫鱼、鲢鱼等具有消暑功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