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性失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 #中医
癔病性失音的中医辨证治疗:
精神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针药兼施,效果满意。
一、辨证选方
1.肝失疏泄,肝郁失音。
治疗:疏肝解郁,行气开音。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柴胡12g,川芎8g,枳壳8g,白芍12g,香附10g,甘草3g,郁金12g,千层纸10g。若咽干口苦,加栀子、杭菊或绵陈;胸胁不适者,可加欢花、素馨等。
2.心气不适,心虚失音
治法:养心安神,解郁开音。
方药:甘麦枣汤金匮要略。g,小麦30g,大枣10g或6枚远志12g,石菖蒲12g,郁金12g,香附10g,白芍12g。若健忘多梦者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若面色苍白,心悸不安,宜加首乌、熟地、阿胶等。
3.肝病及脾,脾郁失音
治疗:醒脾和中,解郁开音。
方药:夺郁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苍术12g,藿香10g,砂仁3g后下,草豆蔻3g后下,香附10g,苏梗10g,柴胡12片生姜2片g,郁金12g,白芍12g。若口干或呕吐者加竹茹、麦冬;气短懒言,困倦乏力要加党参、北芪;腹胀,食后加,选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4.龙胆泻肝丸或口服液:每次10g或1,每天3次。清泻肝火,疏肝利湿,适用于肝郁失音。
5.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10g,一天三次。功能健脾益气,祛湿中,适用于脾郁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