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后可能出现低体温、低血压、心率加快、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反应,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机体对输血的反应,需紧急就医。
1.低体温
低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通常由热量丢失过多和产热不足引起。大量输血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进而降低身体的产热量。低温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功能,导致意识丧失或其他生命危险。
2.低血压
大量输血时,由于血液被快速抽出,会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下降,心脏射血量也随之减少,此时就会出现低血压的现象。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出现晕厥的情况发生。
3.心率加快
当患者存在贫血等基础疾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失血量较多而加重病情,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机体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刺激心脏加速跳动。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长期如此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凝血功能障碍
输血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抗凝剂,如肝素钠注射液,会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5.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血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输入了大量的异体血液,其中含有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损伤肾脏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会引起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废物积累。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电解质分析。对于低体温,可以考虑使用保温毯或加热设备;对于其他症状,则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液体平衡,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升压药或多巴胺以维持血压,或者使用止血药以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