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通常会引发胃部剧烈疼痛,同时伴随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这种疼痛是由胃肠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炎症反应引发的。注意及时就医和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1)引发胃痛的原因
急性肠胃炎导致胃痛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黏膜的炎症反应,通常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病毒或细菌感染:常见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沙门氏菌感染,这些病原体会破坏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并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疼痛。
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或饮品,尤其是受污染的生冷食物,容易引发肠胃不适,增加胃部负担。
药物或毒素刺激:部分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化学毒素(如酒精)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急性炎症。
预防策略是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生冷或保质期不明确的食物。同时提高个人免疫力,注意手部卫生。
2)伴随症状的应对办法
除了胃痛,急性肠胃炎还可能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这些症状会严重扰乱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可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补充液体:大量呕吐或腹泻会导致脱水,可通过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或饮用温水、小米汤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适当休息和调整饮食:在症状减轻后,饮食宜清淡,如白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及辛辣食物以减轻胃的负担。
合理药物使用:轻微腹泻或呕吐可选择蒙脱石散收敛肠道,对感染引起的胃痛,需医生开具抗生素(如甲硝唑)对症治疗。
3)何时就医的指引
在病情轻微时可试着通过自我护理缓解,但以下情况必须尽早就医:
胃痛持续加剧或不能缓解;
出现频繁呕吐或剧烈腹泻,伴随严重脱水症状(口干、尿量显著减少);
胃痛伴随发烧、血便等现象,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感染或胃肠穿孔等风险。
急性肠胃炎时胃痛不仅让人难以忍受,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及时调整饮食、注意卫生,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是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