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并不能认为乙肝“没事”,相反,它可能提示乙肝疾病活动或肝脏受到进一步损害。需要及时明确原因并进行干预,以免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恶化。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在乙肝患者中可能表现为病毒复制活跃引起炎症反应,或者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熬夜、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乙肝病毒会攻击肝细胞,引发肝细胞损伤,导致肝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药物滥用或不规范治疗也可以干扰肝脏代谢,甚至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结合乙肝基础,可以出现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可能。一些患者虽因肝功能异常出现疲乏、恶心、右上腹隐痛等轻度症状,但大多数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容易被忽视。
要管理肝功能异常和乙肝,需要从病因出发。病毒性活动的患者,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等药物,但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方案)。生活习惯的改善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戒酒、避免高油高糖饮食,增加清淡饮食如绿叶蔬菜、豆类或深海鱼等营养摄入。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量检测是判断治疗效果及肝脏变化的重要手段。如果长期病情控制不佳,需警惕是否存在纤维化或肝硬化,通过影像学(如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或Ⅳ型胶原检测等评估。
建议乙肝患者定期复查,咨询有经验的肝病科医生,规范治疗。在症状加重或肝功能异常程度严重时,应尽早采取更进一步的干预方案。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的药物或偏方,务必遵循医学指导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