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从小肠反流进入胃部,引起胃黏膜受损和炎症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等,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溃疡或胃癌等严重后果。
其具体原因可分为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等。遗传方面,部分个体可能天生患有幽门功能异常的倾向,导致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外部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及高脂肪饮食会诱发或加重此类炎症,自身因素包括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因胃部手术(如胃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引起的解剖结构改变,使得胆汁更容易从小肠倒流到胃。另外,胃动力减弱、慢性胃炎也是常见诱因。
治疗时,首先需要用药物控制症状和保护胃黏膜。如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提高胃肠蠕动,减少胆汁反流;胃酸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够减少胃酸分泌,从而保护胃黏膜;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对于药物无效或病情较重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如胃幽门重建术或胆汁引流术,从解剖结构上减少胆汁反流。饮食调整同样重要,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过冷和过热食物,避免过于饱腹,同时戒烟限酒。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尽快就医,以确定病因和接受进一步治疗,避免更严重要病的发生。腹痛、呕吐伴黑便或体重迅速下降的患者应引起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