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引起发烧需要通过综合治疗,包括对症退烧、调理肠胃功能以及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具体方法包括药物退烧、补水与饮食调节等。若发烧持续超过48小时或症状严重,应尽快就医。

1) 对症退烧

急性肠胃炎导致的发烧通常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若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退烧药。同时可用物理降温方式辅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和四肢等部位,帮助降温。冰敷不建议使用,以免引起过度的毛细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

2) 补水与电解质平衡

急性肠胃炎通常伴随腹泻或呕吐,这会导致身体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可选择口服补液盐(ORS)来快速补充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避免仅喝白水,防止加重电解质失衡。如果出现明显脱水(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应及时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3) 饮食调整与肠胃调理

在急性期需适当禁食,等肠胃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进食,推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或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另外,可适当服用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 感染控制

急性肠胃炎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果为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性肠胃炎一般无需抗病毒药物,通过支持治疗即可逐渐自愈。

对于急性肠胃炎引发的发烧,退烧只是对症处理,更重要的是解决肠胃炎的病因并做好护理,必要时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