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人感染痢疾时,通常会表现出腹泻、腹痛、发热等多个症状。如果怀疑患有痢疾,应尽早就医以明确病情并接受治疗。
1) 主要症状
痢疾的最典型症状是持续性的腹泻,多以稀水便或粘液便为主。如果是细菌性痢疾,还可能出现便中带血的现象。患者常会伴有腹部绞痛并频繁的便意,每次排便量少但次数增多。腹泻持续时间超过3天且带有以上特征,是痢疾的重要标志。
2) 全身不适
除了肠道症状外,痢疾患者常常会有发热的表现,体温可能达到38℃至40℃。发热也可能伴随全身乏力、头痛或食欲不振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尤其是年长体弱者,可能出现脱水现象,如口干、皮肤弹性减退及尿量减少。如果脱水过于严重,甚至会导致休克。
3) 特殊症状与并发症
某些痢疾病例会表现出额外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甚至肛门坠胀。未经及时治疗的痢疾还可能引发肠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出现这些较为严重的症状时,一定要立即就医。
应对建议
1、就医与诊断
怀疑痢疾时首选到正规医院进行大便常规或培养检查,以确认病原(细菌性或阿米巴性)。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细菌性痢疾一般使用抗生素,例如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阿米巴痢疾则需要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用药周期需遵从医嘱。
3、生活饮食调理
恢复期间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饮食,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白粥、小米汤等。同时保证饮水量,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是较好的选择,可有效缓解电解质紊乱。
4、保持环境卫生
痢疾的传播多与不洁饮食、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尤其是细菌性痢疾。勤洗手、清洗蔬菜水果、彻底煮熟食物是预防痢疾的重要措施。
面对痢疾的症状,抓紧时间就医是控制病情的核心。同时,通过合理用药和改善生活习惯,可以更快地缓解症状并促进身体恢复。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从源头预防病菌传播,是长期健康的保障。